2005-06-08 23:32 / Richyli.com 李怡志
王育誠最後終於坦承模擬了,再不坦承也不行,人都已經在警察手上了。
同時身兼電視新聞人(這次務必要清楚與新聞人劃清界限)的王育誠議員一定沒有想到,這次會有這樣的下場。王育誠當初一定知道,最後如果被發現是「創作短片」,後果不堪設想,但是他當初為什麼相信自己不會被抓包呢?
或許王育誠還沒有發現,這幾年下來電子媒體特別喜歡打「車輪戰」,你一點、我一點,今天你有小獨家、明天我也有小獨家,全部集合起來之後,第二天再以此為基礎、繼續發展,這種同心協力、共同產製新聞的方式其實很像寫維基百科或是「創作接龍」,拖泥帶水、不乾不脆,如滔滔江水延綿不絕,從徐子婷自殺到倪敏然自殺,都是以這種方法處理,除非真的到了沒有東西好炒的階段,絕不善罷干休。而另外一項趨勢,則是小事有時候會異常放大,即便不怎麼重要的新聞,在新聞台充斥的情況下,都可能加大力道處理。
在這兩大趨勢下,新聞的壽命變得不容易預估。就像倪敏然自殺新聞一樣,你認為已經結束了嗎?沒有。李麗華還沒上購物頻道賣東西呢。
以前原本只有一天壽命、等日報見報後就說再見的新聞,現在常常要拖上三、四天,如果原本壽命有兩天的,這下就慘了,到最後要拖幾天大家都不知道,編輯台長官不知道、第一線記者也不知道,這種情況下,王育誠即便過去電視新聞經驗再多,預測都會失準。
我 相信王育誠當初預估腳尾飯新聞的壽命只有一、兩天,此後大家專心跑其他新聞、永遠不再提起,那麼王育誠當然是最大的受益者,政治生涯加分,立委或部長之路 又縮短一些。但是他萬萬沒想到,大家對他這麼「捧場」,「王育誠議員提供」的戲劇創作帶不但一再播放,其他電視同業甚至還找出許多「疑點」,一天過去了、 兩天過去了,沒想到新聞繼續走到第三天、第四天,王育誠只好去吃滷肉飯。但大家實在是對王議員「愛護有加」,最後竟然發現我們不甘不願繳的稅金都讓王育誠 政治宣傳工作室拿去拍短片了。
我理想中的議員或立委質詢是處處充滿「微言大義」的,例如:
王議員:「局長,您是人口學者,對殯葬業務熟習嗎?」
薛局長:「報告議員,正在學習中。」
王議員:「局長,您知道祭祀後的祭品怎麼處理呢?」
薛局長:(與同仁交頭接耳)「報告議員,回收了。」
王議員:「要多留意一下。」
薛局長:「謝謝議員。」
可惜在當今的媒體環境下,這樣問政是沒用的。這種好民代我在立法院看過,但如果之後沒有擠進不分區,第二次通常只能乖乖等落選,根本選不贏林重謨、蔡啟芳這種「媒體寵兒」。
媒體對於政治越來越重要,所以媒體人直接進入政治的也越來越多,尤其電視台出身的現在非常吃香,在親民黨尤其嚴重。出過事情的李慶安委員也是電視台出身的,在台北市議會還有王欣儀、王育誠。
上 次宋楚瑜回大陸當宋爺爺之前在機場開了記者會,後面站的就是王育誠,兩人不時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然後鏡頭慢慢帶到後面其他「背景人物」時,我才驚覺親民 黨用的媒體人真的很多,多到我搞不清楚那到底是一個民主政黨還是政治宣傳機器。當時我就在想,這樣下去或許有一天會變成第三帝國那種模樣,但還好這一天還沒有到來,上帝就告訴我們這種操作手法不是每次都一定靈光。
如果您認為這篇文章應該讓更多人看到,請幫忙推,謝謝。
貼到: 分享
Yahoo!分享書籤 / Del.icio.us / My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