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國時報有感


之一:

中國時報
三版今天是這樣處理的:



之二:

學測成績公佈了。中國時報寫說:
★★ 高中★同學也說,她的總級分四十九分, 國文十一級 分、英文七級分、數學八級分、社會十三級分、自然十級分,她想就讀傳播學系,自認成績約在世新、銘傳的程度。但這兩所學校都不接受個人申請,她翻翻簡章, 隨便填了淡江大傳系,結果被老師罵「高分低取」。她自己無法分析其他科系選才標準,學校也沒有說明會,真不知如何是好,乾脆拚大學指考算了。
我的電腦裡面有不少資料庫,其中當然包括這幾年所有跑過的大小考試。這位同學總級分49,這是什麼程度呢?根據今年大考中心的資料excel .xls格式),49級分在全國排59148名,大約排在第34.5百分等級。扣掉後面來玩的高職生不算,這樣的成績只能算很平常、平凡、平淡。

怎麼說呢?我查了一下報社的資料庫,1996年,9年前的「大學聯考」,一共錄取了56417人。所以49級分的程度放在9年前,是的,才9年前,這樣的程度只能把希望放在夜間部,或是去儒林大學報到,連被學校選擇的機會都沒有,哪還能像今天一樣選學校?

再來,49級分填淡江果真高分低就?我查了一下登記分發的資料,淡江大傳系去年最低錄取總分pdf 格式)是293.38 分,採計國、英、數乙、歷、地;國、英各加權50%,用比較粗魯的方式換算一下,大約要排名前20%的學生才能考進去。世新呢?世新沒有大傳系,所以我以新聞系國際傳播組為參考標準,國傳組採計國、英、歷,其中國文加權50%、英文100%,加權後的成績是229.97,粗略還原後也差不多是20%的程 度。銘傳大學只有傳播學院,採計國、英、數乙,國文加權100%、英文100%、數乙50%,加權後成績為242.43分,粗略還原後是在42%左右。

這位同學成績在34.5%,如果按照「正常的入學管道」,即便在現在這個大學浮濫的時代,他的程度也就只能讀銘傳傳院,如果想要讀世新或淡江,在第一類組還得再擊敗一萬人左右。但是他「隨便」填了淡江大傳卻被老師說「高分低取」,這就讓我十分納悶了,難不成這位老師有通靈的能力,知道今年淡江大傳會突然變成 「低分」?

學校沒有能力算這些數據、輔導學生也就算了,但是亂講話就不應該了。最近很多人在討論「不適任教師」,這種老師,算嗎?


 看起來真不賴


這張照片看起來真不賴,但有沒有商業活動與新聞專業之間的衝突,我就看不出來啦。


 蔡明亮拿什麼熊?


昨天上午大家在教育部記者室處理「垃圾食物遠離校園」的新聞,然後有兼跑藝文的同業問了:「蔡明亮到底是不是拿『銀熊獎』?」「電視台有沒有報錯?」是啊,蔡明亮到底有沒有拿到銀熊獎呢?那朵雲到底在柏林受到什麼層級的肯定呢?

其實是不是銀熊並不太重要,因為柏林影展(Berlinale,發音為「倍而林那勒」)的首獎是金熊……

Berlinale洋洋灑灑幾十個獎,組了一堆評審團。其中比較受矚目的,是由國際評審團選出的幾個大獎,對象以長片為主。在這個部分的最大獎是金熊獎(Goldener Bär),沒有任何的屬性說明,直接頒給影片,如果翻成中文,應該是「柏林影展最佳影片」,由U-Carmen eKhayelitsha獲得。

金熊底下,當然就是銀熊了,不過銀熊裡面又有區分。最好的銀熊是Großer Preis der Jury - Silberner Bär,直接翻譯是「評審團大獎 - 銀熊」。如果只說「銀熊獎」,然後沒有其他的說明,那麼應該是指這一隻銀熊,而非別的獎項。今年銀熊被大陸影片《孔雀》抱走,恭喜顧長衛。既然已經有了最佳影片的金熊,那麼銀熊是什麼角色呢?應當是次佳影片。

如同其他國際影展,柏林影展還是要鼓勵其他單項技術。所以國際評審團還選出了Silberner Bär für die beste Regie(最佳導演銀熊)、Silberner Bär für die beste Darstellerin(最佳女主角銀熊)、Silberner Bär für den besten Darsteller(最佳男主角銀熊)、Silberner Bär für die beste Filmmusik(最佳電影音樂銀熊)與蔡明亮獲得的Silberner Bär für eine herausragende künstlerische Leistung(傑出藝術貢獻銀熊)這5個獎項。

依照國內的習慣,這幾個獎項應該翻譯為柏林影展最佳導演、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柏林影展最佳男主角、柏林影展最佳電影配樂等等。至於蔡明亮個人獲得的「傑出藝術貢獻銀熊」其實還有說明,是für das Drehbuch zum Film,也就是電影劇本。所以蔡明亮真正獲得的,應該是柏林影展最佳劇本獎,這當然也是1座「銀熊」,可是等級絕對在評審團大獎之下,而且是頒給個人表彰技術,而非影片本身。

且慢,柏林影展只有1隻金熊嗎?非也。除了商業長片外,柏林影展在短片的部分另外有獨立的評審團,給的獎項雖然少了些,但是同樣頒發了1座Goldener Bär,2座Großer Preis der Jury - Silberner Bär,所以2005年的柏林影展共給出了2座金熊、3座銀熊給影片,不過就是沒有那朵雲。

除了這些大人的獎項外,Berlinale還有很可愛的晶熊獎(Gläserner Bär),是給兒童片的,並且讓11歲到14歲的柏林兒童來擔任評審。晶熊有兒童片、兒童短片等等,也挺有趣的,台灣的新銳導演們或許也可以朝可愛的晶熊邁進。

《天邊一朵雲》本身雖然沒有獲得柏林影展任何制式的「熊」,不過能受到國際評審團及國際影評人協會青睞,獲得紀念柏林影展創辦人的阿佛瑞得˙包爾獎(Alfred-Bauer-Preis)及費比西獎(FIPRESCI),也算是很高的成就了。


 要螢幕保護程式,幹嘛?


昨天徹夜寫了一個「分散式運算」的專題,介紹今天剛上路的Einstein@Home、行之有年的SETI@Home等等,然後我自己也安裝了BOINC來跑Einstein@Home。

眾所周知的是,不論SETI@Home或Einstein@Home都是以「螢幕保護程式」的方式,在電腦閒置的時候才開始勞動,然後順便秀些畫面來消耗記憶體與CPU。

但是我始終看不到Einstein@Home的畫面。因為我的電腦早就設定螢幕定時關機了,去客廳摸兩下、喝個水,回來螢幕一片慘黑。要不然動手按下 Power也很快,無聲無息,螢幕就黑了。要不是電腦不能開關自如,否則我也希望電腦閒置時可以自動關機(但這樣就不能跑Einstein@Home 啦)。

早年映像管螢幕開機還要等一段時間才能使用,看著他從暗轉明,然後關機的時候又會「揪」一聲,看著電子束逐漸收到螢幕中央,總覺得是一項很容易壞的東西,所以很多人不敢隨便關掉,但又擔心一直開著會有殘影,只好設計了一個又一個在電腦閒置時出來串場的軟體。

但是現在大家都已經用液晶螢幕了。畫面一開就有,關起來也很乾脆,加上不容易像以前一樣有殘影,我專題寫到一半不禁懷疑:2005年了,誰還需要真正的 「螢幕保護程式」?但是螢幕保護程式卻成為資訊時代的一種「文化」,螢幕雖不再需要「保護」,但有人總喜歡藉此來提醒自己電腦的存在,有時候螢幕保護程式 比文書處理軟體還耗記憶體,也耗電,可是大家卻不捨得拋棄它,就好像,盲腸一樣。


 採訪日誌不是實習記者才能寫哦


今天一個下午跑了4場記者會,看到了很多東西,決定併成一則,交差了事。

今天是2005年2月17日,大概是「好日」吧(農民曆有「今日記者會大吉」這條嗎?),加上2005多媒體展下周開幕,所以今天最少有8場資訊記者會,其中SymantecKKBox多媒體展Novell酷比搜尋引擎Adobe Acrobat有邀我,另外一個有邀但我忘記是哪家了,Konica Minolta則把我忘了,沒差。

遇到這種「強繃」的時候,記者會的地點就很重要了。Symantec、KKBox、Acrobat及酷比都選在信義區,其他幾家則在別的地方,很多記者跟我一樣,把行事曆填完之後,大腦就開始去mapping台北市地圖,考量自己的喜好、機車的c.c.數以及服務單位有沒有補助計程車資後,再決定當天的行程要怎麼走,由此可知,記者這項工作的難度真的不下於快遞大哥啊。

我則是從世貿二館對面的停車場出發,第一站是在紐約紐約的Symantec,然後去台北101的KKbox,之後再到Neo19參加Acrobat,最後一站是Brown Sugar的酷比。由於這樣的機會十分難得(在歷史上幾乎可以與「柯尼斯堡七橋問題」相提並論),而且竟然有不少同業跟我選擇相同的行程,特此繪圖紀念。所以說呢,辦記者會地點真的很重要,而且隨機應變也很重要。Yahoo原本今天中午也要辦記者會,一看大家已經滿檔,就很識相地挪開了。

之一:KKBox

今天去KKBox的時候呢,同樣是場子主人的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說了,這個KKBox音樂幫是合法的幫派,不像別的(什麼呢?)是非法的。然後賀陳董事長又說,中華電信先前不得不停止與非法的業者合作,一年要少賺一億多元,導致很多同仁抱怨連連,影響績效。哦?!先不討論到底是哪家業者不合法,但是中華電信知道自己與不合法的業者合作,這樣不算是共犯嗎?這種顯而易懂的案子,監察委員有空也可以來關懷一下吧,會見報哦,真的。

之二:101福袋

福袋前一陣子變成了楣袋,我也曾經質疑台灣的福袋是變相的集資博彩,事實上呢?先問你一個問題:「買東西要繳納『  』?」答案 A) 地價稅、B) 營業稅、C) 所得稅、D)證交稅。正常的情況下,買東西要負擔5%的營業稅,那麼,買福袋要負擔什麼?

今天去101的時候,在電梯裡面無聊,所以看了一下春節活動的說明,結果在福袋的廣告下方看到了熟習的抽獎注意事項:「獎品價值累積超過新台幣13,333元者,須依所得稅法規定扣繳15%稅金」,也就是說,台北101從頭到尾就把福袋當成抽獎活動,而非買賣交易。平常遇到商店打折,也有可能用1000元買到價值20000元的東西,這是交易行為,並非「機會中獎」,消費者也不用負擔所得稅。但是到了101,很抱歉,其實從頭到尾根本沒有「買福袋」這件事情,這一切都是消費者花錢購買彩票的抽獎活動,不論是什麼高級的錶還是精油香皂,全部都不是消費者「買」來的,而是「抽獎抽中」的,後者也根本已經不能再稱為「福袋」了。

不過所得稅法第14條也規定:「參加機會中獎所支付之成本,准予減除。」也就是說,去台北101花1000元購買彩票的聰明消費者們,如果真的中了大獎,買福袋的1000元可以視為成本而予以減除哦,這樣你們有沒有稍微高興一點點呢?



 「標籤與標籤之間相距」症候群


國外許多研究都顯示,Excel對於現代人繪製、認知圖表上有著歷史性的影響。除了誤用圓餅圖的機率戲劇性地提高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外,還有許多奇奇怪怪現象,例如「標籤與標籤之間相距症候群」。

在講圖表之前,要順便提到一點。最近寫Blog變趨勢,而因為寫Blog被開除也快要成為趨勢了。時機歹歹,我可不想被開除。銘傳大學的《銘報》日前刊出一篇由很多小朋友共同撰寫的〈記者擁有個人網誌 影響力不容忽視〉,中國時報社長林聖芬在文中表示:「報社希望記者在撰寫網誌時,不要洩漏公司業務或機密即可,假若記者刊登不利報社的評論,將會依情況做定奪。」各位看官,我以下要舉的範例確實出於中時晚報(也就是我服務的報社),但這絕對不是機密、也談不上洩漏。而我所有的批評都只針對萬惡不赦的微軟,絲毫不會對報社不利。天地良心,聖老明鑑!

今天(2005年2月14日騙錢情人節),台灣銷售量最高、廣告量最大、讀者最精英的中時晚報,刊出了許多張由令人尊敬的汎亞國際人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圖表,其中一張是「最想與對方做愛做的事情的地點」。第一名是,莫名其妙還有形容詞的,「私密又豪華的Motel」。第二名是「    」,為45.37%。什麼,你沒有看到?那我重打一次:「    」。還是沒看到? 從前有一個故事,說只有聰明的人能夠看到國王的新衣,知道是在說誰了吧!

別急著打生命線,其實我也看不到。我沒有用Photoshop修圖,圖表中第2、4、6個選項確實都沒出來。這是多嚴重的事情啊!你知道人力銀行的網路民調有多麼重要嗎?台灣有多少專家、學者每天都期待人力銀行能夠在專業服務之外,提供我們一個又一個客觀、公正的統計數據,好讓他們在報紙上寫評論,怎麼能夠出錯呢?我早就說過了,千錯萬錯不可能是報社的錯,要怪,就要怪微軟。

下面這是一個很常見的例子。你有左邊的一堆數據,然後按下聰明伶俐的「圖表精靈」,就會出現右邊的圖表,這麼方便,也難怪Office要賣這麼貴了,貴得真有道理,不是嗎?


結果仔細一看,怎麼人力銀行問卷的信度、效度、真實性都沒有了?我是說,圖表上的信度、效度、真實性沒有了,喂喂喂別誤會,我其實是要說,怎麼圖表上面「信度」、「效度」跟「真實性」這幾個類別沒有了。哦,原來這就是鼎鼎有名的「標籤與標籤之間相距症候群」。

微軟設計Excel的時候,不知為什麼非常貼心地預設了標籤與標籤之間相距「2」個類別,有時候位置小、類別多的話,空白的數量還會變多。 你或許也會在心中大喊:「微軟怎麼可以這樣?」我了解、我明瞭,我跟你有一樣的痛苦。人力銀行的民調是我們大家知識的憑藉、生命的泉源,三日不讀書聽說面目可憎,面目可憎怎樣了?我們是讀書人不重視外表的。但三日沒有人力銀行民調,內心會空虛寂寞啊,難道微軟不知道嗎?



 橘生淮南則為橘,那福袋呢?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水土異也。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同樣的故事告訴我們:福袋生日本則為福袋,台灣人來玩,恐怕要成垃圾袋!

福袋原本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日本人搞福袋一來出清年前存貨、二來吸引過年的人潮,如此而已,售價1萬日圓的福袋,大概放個「定價」3、4萬日圓的東西,廠商一舉兩得,消費者也樂得開心,然後互道一聲新年好,廠商及消費者兩得利。

台灣這種福袋不一樣,名為福袋,實際上是一種類似樂透的博彩,大家集資購買汽車、名錶或鑽戒,百貨公司作莊、印彩票,既然有人可以獲得比投注金額高出百倍的商品,就有人得拿實際價值低於投注金額的東西回家,好比說精油香皂。

有稍微學過一點點認知心理學的都知道,消費者購買福袋的時候,心中一定會設定一個參考價值。消費者如果全部都是花1千台幣然後拿到差不多的產品,心中的認知不會嚴重失調,「你也是精油香皂啊?這真的價值2千嗎?」消費者的參考點是1千元,假設精油香皂或枕頭這種東西真的價值2千元,消費者還會有賺到1千的些許幸福感。

但是台灣的百貨業者搞這種集體投注之後,消費者心中的參考點從1千元變成了汽車或鑽戒,沒有抽到大獎,對不起,他花了那麼多時間來耍白癡排隊,就算花1千元買到價值5千元的東西,都還是認為自己是慘賠,百貨公司想的是「你賺了4千」,但消費者卻認為「我損失了30萬」,而頭獎越好的百貨公司,排隊民眾越受傷。

大過年的,我想大概也只有台灣的百貨公司,才會想辦這種「一人烤肉萬家香」的無聊活動。日本人可以弄得皆大歡喜,我們卻搞的怨聲載道,說實在的,也真不容易。



 因為這樣,所以這樣


剛剛在大陸新華網看到一篇從《法制晚報》轉載的〈關注在西方工作的華人記者:年薪高者可達百萬元〉,裡面介紹了一些出生於中國大陸然後替西方媒體工作的新聞同業,標題雖然是年薪人民幣百萬,但比較讓我注意的是這兩點:
紀律

一支鉛筆也不能拿

西方主流媒體普遍待遇優厚,但紀律也相當嚴明。鐘布說,為了防止記者有「隱性收入」,CNN規定,記者在採訪過程中,連一支鉛筆也不能從被採訪對象手裏拿。《紐約時報》也有一些避免報道不公正的措施。例如,報社規定:報導航空新聞的記者不能購買航空公司的股票。

除了職業道德,媒體還非常重視員工個人品質。在CNN的辦公場合,不要說異性之間動手動腳,就是講黃色笑話也不行。

福利

年薪高者可達百萬元

趙軼璐告訴記者,美國記者的平均年薪大約在4.5萬美元(約36萬人民幣)左右,但《紐約時報》的記者薪水普遍較高,剛到報社的記者就能夠拿到約6萬美元的年薪。如果是資深記者,則可以拿到10萬到20萬美元的年薪。

另外,西方媒體除了給記者上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以外,《紐約時報》還為經常外出採訪的記者提供手機和車輛,手機話費和汽車的保險、維修及油錢,都由報社支付。

這些當然是寫給大陸人看的,要與大陸媒體生態來比較。同樣的情形台灣也有,雖然台灣媒體已經比大陸「清廉」許多,但有「本領」的還是可以吃香喝辣。在紀律與福利之間,我認為順序是應該先有福利,然後才要求紀律。聽說早年余老先生給那個年代的記者較好的待遇,是為了「養廉」,所以遇到廠商在新聞資料袋中放紅包的時候,我常常笑著以「被養廉」的口氣跟公關說:「報社給我們待遇不錯啦,不用這麼客氣啦!」然後把紅包塞回對方的手中,誰知道我們待遇已經多少年沒有動過了。福利?什麼?

台灣也有媒體是明文規定100%不可以從廠商手中拿任何東西的,標準跟CNN一樣嚴,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我有時候還真納悶,這些人這麼聰明,不幹記者應該待遇會更高。至於同業怎麼破解,就不方便寫出來了。


 紐約時報真敢


曾經是全世界科技與商業界最具影響力的女人,費奧里娜,昨天辭了HP的董事長兼執行長後,才不過幾小時的時間,今天已經成了全世界媒體最想要調侃的女人了。

台灣的報紙都停刊,不知道會怎麼處理這則新聞,但是我看看今天紐約時報,噗滋,真讓我笑死,紐約時報也真敢啊。

雖然說現在是網路的天下,但報紙還是有一項有趣的地方,就是看版面配置與編輯,這種從版面透露出的「微言大義」,通常才是報社對於某則新聞真正的態度。

至於什麼應該放在一起,要怎麼放,那就要看編輯的巧思了。不過從今天紐約時報的例子看來,除了巧思,還得看編輯有沒有那個膽,或者說,幽默感。

紐約時報在頭版頭的位置放了費奧里娜被董事會踹開的新聞,還有她的照片。到這邊都是四平八穩的排法。照片下面放了一個小題「Shake-up at Hewlett」,然後兩個引導至商業版的索引。這也很一般,紐約時報其他報紙都可能這樣排。

但是在這兩個索引下面突然冒出一條「Sudden Stress Breaks Heart, A Study Shows」,這樣就很壞啦!台灣不少編輯很喜歡這樣玩,總喜歡找一些外電新聞來搭配,畢竟外電新聞多,而且各種狗皮倒灶的都有,要醫學有醫學、要趣聞有趣聞。只是沒想到紐約時報也熱愛此道,誰不知道壓力對心臟不好啊?若非存心要調侃費奧里娜,這則新聞怎麼能夠上頭版呢?




 誰還瞧不起青年日報?


 最近幾個月跟軍人紀律、私德有關的新聞越來越多,不論是騙婚的、高利貸的、傳銷的全都找上了原本應該保家衛國的國軍官兵弟兄們,或許這是也公關人員重新思考「軍方媒體」的時候。

大眼與小眼

 記者當久了,除非你真的是在最大的媒體,而且寫的稿子保證都能見報、都可以搶下漂亮的版面,否則勢必會面臨「大小眼」的問題。

 大小眼可以發生在很多層面,在實際採訪工作上可能會留言不回電、找不到人、消息有所保留、不發新聞通知……等等,對於我而言,這種採訪不到新聞的大小眼是比較痛苦的事情,畢竟我不是消費記者,要跟政治、社會記者搶版面,新聞寫不出來或寫不好都會被釘得很慘。

 另 外一個與採訪比較沒有直接關係「大小眼」,則是採訪之外的「禮數」,例如紅包啦、送禮物啦、「公關價」啦、招待出國採訪啦,對於許多消費版面的記者,那 樣的大小眼會比較痛苦一點,很多人的成就感是架構在採訪外的收入與禮物上面,我就曾經看過某大報系旗下的迷你報因為沒有被招待出國,然後連續寫了好幾天負 面報導(第二年終於換來「大眼」了)。

 採訪對象或公關公司的大小眼其實沒有一定的標準。越資淺的公關人員越容易誤判媒體的「重要性」,由 於缺乏對台灣媒體實務工作流程的全盤了解,許多年輕的公關 常認為晚報是「小報」,在他們的心中,中時晚報及聯合晚報的重要性還比不上報份只有我們零頭的某些日報,遇到這種公關我也只能笑笑,期待他有一天會長大。

 晚報被誤判很正常,因為很多年輕公關才剛踏出校門,確實在之前的生活經驗中沒有什麼機會接觸晚報,也無法體會其他媒體每天看晚報追新聞的生態。但我覺得最不可思議的,則是許多公關對待青年日報的態度。

青年日報多重要?

 青 年日報是國防部總政戰局底下的報紙,主要發行對象是三軍官兵弟兄,基本上只要軍隊存在一天,青年日報就不會倒,就跟對岸的解放軍報一樣。對於平常窩在軍 隊不能外出的阿兵哥而言,青年日報就是他們唯一能夠接觸到的日報、甚至是唯一能夠接觸外界訊息的管道,即便青年日報再難看,他們還是要看,而且官階越高、 收入越豐厚的軍官,就越需要看青年日報。

 從發行量、讀者收入、讀者社經地位來看,青年日報無論如何都比★報或★★報強好幾倍(或許可以套用自由時報的廣告,「一報抵兩報」)。

 另 一方面,阿兵哥當兵很無聊,軍士官在部隊等停年也很無聊,所以一放假,阿兵哥就會拼命消費,軍士官則是想辦法在「不知為誰而戰」的煩悶生涯外找尋其他的 樂子,而每天都能接觸到這一個龐大消費族群青年日報,其實對於消費廠商而言是一個絕佳的宣傳管道。也難怪這些搞直銷的、婚友的、投資公司、詐騙、地下錢 莊……全部都知道軍人是最單純的肥羊,此羊不宰豈有此理?

 可惜的是,不論是公關公司或是企業in-house的公關,可能是因為沒有當過 兵(大多為女生)、或許是生活經驗極度貧乏,常常又把青年日報當成不重要的 小報,完全不清楚青年日報背後代表了什麼樣的閱聽人。在他們心中的排行榜上,青年日報的重要性可能遠低於讀者消費力、報份都更低的★報、★★報……等媒 體,實在令人搖頭。

 或許未來企業在找公關公司或聘用公關人員的時候,可以將「青年日報」當口試題目之一,單從這點就能夠知道公關人員(或公關公司)究竟是只能發發新聞稿,還是真的懂媒體生態與社會結構。


過去一年最熱門文章:
KIVA把錢借給全世界


2003-09 / 2003-10 / 2003-11 / 2003-12 / 2004-01 / 2004-02 / 2004-03 / 2004-04 / 2004-06 / 2004-07 / 2004-09 / 2004-10 / 2004-11 / 2004-12 / 2005-01 / 2005-02 / 2005-03 / 2005-04 / 2005-05 / 2005-06 / 2005-07 / 2005-08 / 2005-09 / 2005-10 / 2005-11 / 2005-12 / 2006-01 / 2006-02 / 2006-03 / 2006-04 / 2006-05 / 2006-06 / 2006-07 / 2006-08 / 2006-09 / 2006-10 / 2006-11 / 2006-12 / 2007-01 / 2007-02 / 2007-03 / 2007-04 / 2007-05 / 2007-06 / 2007-07 / 2007-08 / 2007-09 / 2007-10 / 2007-11 / 2007-12 / 2008-01 / 2008-02 / 2008-03 / 2008-04 / 2008-05 / 2008-06 / 2008-07 / 2008-08 / 2008-09 / 2008-10 / 2008-11 / 2008-12 / 2009-01 / 2009-02 / 2009-03 / 2009-04 / 2009-05 / 2009-06 / 2009-07 / 2009-08 / 2009-09 / 2009-10 / 2009-11 / 2009-12 / 20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