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6 21:31 / Richyli.com 李怡志
經濟部主辦、資策會承辦的Web 2.0 Conference我今天也去了。老實說,Web 2.0我本來就搞不太懂,加上今天有半場講英文,我聽了更是滿頭的霧水一直流到新店溪。但是請了一天的公假,這麼難得,所以還是得乖乖聽到結束,不敢跟其他同事一起去逛街。
下午連續聽了兩位Chinese Speaking的講者之後,我突然發現跟上午的感覺有一點點不一樣。聽到第三個,感覺就很強烈了,到了第四個,我終於了解English Speaking跟Chinese Speaking的講者到底有什麼不同。
內容?English Speaking的不見得比Chinese Speaking的強。業界經驗,也不會有差異,投影片台灣人也不差。那到底講中文的講者跟講英文的有啥不同呢?
就是與講台之間的距離。
當記者這麼多年,也聽了不少國外超級大企業的中、高階主管簡報、演講,一開始只是聽「內容」,當然內容我都聽不懂,加上自己又在研究圖表(當然包含簡報圖表),所以後期改以觀察簡報、演說技巧與投影片製作為主,甚至以此為樂。
現在自己的演講、教學也越來越多,這兩年因為幫青輔會的校園職涯講座南征北討,我估計單單今年聽講的人就超過5千人,這是很大的挑戰,當然也是一種磨練,所以更希望觀摩一下其他人的技巧。
以今天為例,English Speaking的講者,都不會乖乖守在講台後面的,有時候上網看些超級「傳道者」的演講影片,其實國外經常連講台也沒有。這些老外(或者講英文的老中)演講、簡報的時候大致上以「自己」為中心,投影片的數量大致上比台灣的講者要少,而且許多人講的時候是不看投影片內容的,電腦當然不看,也不轉頭看銀幕。
除此之外,許多表情都很「猙獰」,手勢有的也很誇張,這些人都很清楚自己每次演講、簡報都是一場「Show」。
Chinese Speaking的講者相對就害羞許多了,今天下午除了無名小站的林弘全嘗試離開講台50公分,其他人大致上都被一條虛擬透明的纜線綁在講台邊,就這樣一動也不動,從上台講到下台。因為一直綁在講台邊,所以就會變成「投影片解說員」。由於生性習慣當「投影片解說員」,所以單位時間內的投影片也會準備得多一點。最後變成惡性循環,投影片的數量越來越多,自己就越記不住每張投影片的內容,然後就越依賴投影片。
這幾年看下來,令我(少見多怪的台灣土包子)相當驚訝的是,微軟只要是Regional以上的主管,例如今天的Nigel Burton,簡報、演講的能力都非常強,比其他公司同等級的主管要流暢,台風也很穩健,投影片雖然張數少,但看起來都很專業,也很少使用Powerpoint的條列功能 XD,Impact相當好,甚至在不看投影片的情況下,邊講投影片邊跑「自訂動畫」。
再回頭檢討自己,我雖然投影片也很精彩(吹牛),圖表尤其豐富,不過基本上還是擺脫不了「投影片奴」的心態,所以平均每90秒就要消耗一張投影片(不論題目),但這也有些是因為同一題目講很多次,所以每次都會增加,增加到後來經常講不完。至於「講台奴」我已經擺脫很久了,只要有遙控簡報控制器(本Blog依照「中華民國部落格誠實公約」,不可以推薦商品,但這次一定要破例推薦這款簡報巧手2.4GHz,我自己就買了兩隻),我通常可以「全場走透透」,從一年級走到三年級。至於誇張的手勢、肢體、表情,我承認我很害羞,恐怕還要先跨越自己的心理屏障,才能夠認真的把演講、簡報當成Show。
標籤: presentation, 簡報
如果您認為這篇文章應該讓更多人看到,請幫忙推,謝謝。
貼到: 分享
Yahoo!分享書籤 / Del.icio.us / My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