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22 14:02 / Richyli.com 李怡志
我們扶輪社正式授證之後,國際扶輪社長(RI President)白義德( William B. Boyd)的歡迎信也在農曆年前飛到台灣了。信中除了要我們堂堂正正做人之外 XD,還附上一份簡單又有趣的資料,包括星期一到星期天例會的比例,沒想到星期六、星期日都超少的,最多的是星期二。另外一項數據,就是年齡分佈了。
扶輪社沒有退休也沒有年齡限制的,跟青商會、YPO不一樣,所以年齡分佈異常寬廣,全球120多萬扶輪社員(Rotarian)中,年紀超過70歲的比低於40歲的還多 XD ,30歲以下的只有1%,是一個非常年長的社會團體。
扶輪社非常重視地方聯繫,所以在台灣的成立順序大致上是先以縣市命名,然後再以鄉鎮市區或東南西北依序成立,在台北市因為扶輪社太多了,行政區跟東西南北當然不夠用,到我們已經用路名啦。那種用縣市名的社基本上都有一定年紀了,50歲在裡面大概也只是小老弟,我這種35的就是小老弟的小弟,的小弟。
很多人以為參加扶輪可以怎樣怎樣,其實社裡面是不鼓勵你利用扶輪怎樣怎樣的,而且某些行為還被具文禁止,例如為了商業目的發送信函給其他社員,或者向其他扶輪社員尋求財務支援。那這樣,除了消除小兒麻痺、捐助獎學金外,參加扶輪社能幹嘛呢?
老實說,參加這種成員年紀上下可以差距50歲、3個世代,行業、社經地位都有很大差距的社團,本身就已經是一種不小的挑戰了,如果還要跟大你30歲或小你30歲的人一起開會、服務、共事,從中能夠獲得的成長空間與學習機會,就人生長期來看,遠遠比直接商業利益要來得珍貴。特別是很多經營管理上的問題,有時候同儕切磋不來的、書上看不到的、學校老師沒有能力教的,開口問問前輩還是比較快。
人家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很多扶輪社一個社就有幾十老,你看這有多珍貴?
2007-02-11 16:10 / Richyli.com 李怡志
各位敝Blog的熟客或許會意外,這邊不是都在講Keroro的嗎?怎麼開始談起Tuxedo了?無奈小弟除了Keroro與烏龍派出所之外,還有一般的正常社會生活,為了生活就要來套Tuxedo。
昨天晚上是我們扶輪社的創立授證,也就是說正式從總監手上拿到Rotary International的證書,等於是創社社員最重要的一場活動。Dress Code沒有別的,就是Tuxedo。
雖然很多社友生意都做得很大,年紀也有一些了,但聽到要穿Tuxedo還是有點驚訝,畢竟台灣很少人穿Tuxedo禮服的,我聽到Tuxedo時也跟燕尾服搞混了,直到自己拿到禮服時才發現:「啊,尾巴不見了!」
由於衣服拿得早,所以在昨天授證之前,我已經穿過好幾次Tuxedo了,效果相當顯著,值得向廣大男性朋友推荐。
到底啥是Tuxedo呢?原來這是簡版的燕尾服。燕尾服老外稱為full evening dress或formal dress,如果寫在請帖上當dress code,則會寫 white tie。燕尾服是最正式的禮服,但台灣除了拍婚紗、獨奏或表演魔術,幾乎沒有人穿了。原本國宴、贈勳是應該來套燕尾服的,不過在台灣好像也免了。
燕尾服顧名思義就是有一件長了尾巴的西裝外套、劍領,側邊有緞面裝飾的西裝褲,黑襪黑鞋這反正都是一樣的。裡面穿有折白襯衫、白背心,繫白領結(如果出席國宴,大概是不便用兒童用扣環式的那種),有時戴白手套。其實也沒有特別麻煩,美國、英國、香港、日本都很常見,台灣雖然號稱學貫歐美日,但你也知道,並不是什麼都學到。
如果不穿燕尾服的話,最起碼也要來套Tuxedo。為什麼很多人聽到Tuxedo就會以為是燕尾服呢?這都要怪成龍那部電影Tuxedo被誤譯為「燕尾服」,但他穿的卻是Tuxedo,也就是台灣俗稱的「禮服」或西裝禮服。在國外Tuxedo是簡版燕尾服,也被稱為Semi-formal,看到dress code寫「Black tie」就知道是穿這一套,也是出席重要場合的最低限度(所謂的「休閒風」嗎?XD)。
禮服有一件類似普通西裝的外套,但領子通常為綢面絲瓜領(我也看過劍領的),只有一個扣子,有折的白襯衫(用袖扣的),褲子跟燕尾服一樣,然後黑領結、黑襪、黑鞋,最後別忘了你的黑色腰封(cummerbund)。
至於另一種晨禮服,在台灣比燕尾服還罕見,就不贅述了。
這張照片是據說家教比較不好的小布希接見藝文界人士的照片,男士均身著Tuxedo。
訂做一套西裝禮服不會比普通西裝貴多少,如果你有機會出席「正式場合」,包括各種酒會、宴會、頒獎等等,一套標準的黑色Tuxedo應該是成年男性相當值得的投資,特別是女伴也身著禮服時。如果剛好要結婚,那直接做一套禮服會比租還划算(也衛生、乾淨許多),訂婚可穿、結婚可穿、拍婚紗可穿、歸寧可穿,以後所有重大婚喪喜慶都可以穿,投資報酬率超高。
配合我自己dress code大升級,去年底也買了不少條口袋巾來搭配西裝跟禮服。絲質的口袋巾比領帶還便宜,但由於台灣人很少用,所以效果其佳無比,只要顏色能夠跟領帶或襯衫搭配即可,也不一定要學很複雜的折法,隨便捏一捏,泡芙式放上去也很醒目,如果跟西裝禮服一起搭,效果更強。
標籤: Etiquette, rotary, tuxedo, 禮服, 西裝
2007-02-08 12:12 / Richyli.com 李怡志
今夜一點多剛準備熄燈就寢,手機就響起來,值班同事說我們有一則標題跟內容對不上的稿子。
結果一看,是記者因為某種原因(原因很多,但大致上就是那種) 所以希望中央社晚點發,以免,嗯。
記者的標題是「請十時再發」,這句話是寫給中央社長官跟編輯看的,希望壓到十點之後再出手,而不是給廣大千萬讀者看。中央社果然也是壓到十時之後出手,時間戳印是22:02,很準時。
實際上的標題是「經部擬修法 董監涉經濟犯罪一審判刑即解任」,不過被隱藏在稿子的第一行。可惜稿子發出來的時候,還是告訴大家這則稿子「請十時再發」,標題並沒有改過來。
晚上十點多才進來這則稿子,結果就是所有購買中央社稿子的新聞網站跟入口網站都中獎了,全部變成笑柄。當然,小弟又變成最大的那一個,笑柄。
中央社同樣標題甚至還又重發一次「昨夜最新:請十時再發」,最好是玩笑可以開這麼過份!
想看更多的「請十時再發」可以看 Flickr Set。
標籤: journalism, yahoo, 中央社, 新聞, 網路新聞學
2007-02-04 14:53 / Richyli.com 李怡志
我是一個淺度的軌道運輸迷,總覺得軌道運輸器比較安穩、規律,而且就環保的層面而言,也比開四輪車或飛機好。在德國讀書的時候,由於當地各種奇怪的軌道交通工具十分普及又多元,學校內就有自己的空中電車(H Bahn),所以十分開心,更別說買德鐵(Deutsche Bahn)學生月票然後一個月搭十次德國ICE高鐵了。
基於這個原因,台灣高鐵是一定要搭看看的。
之前原本有一次機會去試乘高鐵,可惜後來中間聯繫有誤,匆忙趕到板橋站才知道自己不可以搭乘。等到高鐵試營運之後,也沒有什麼需要南下的機會,今年的演講、授課季節又還沒開始(明天才第一場),所以一直沒有去買半價票體驗一下。
這次過年因為有南下的需求,所以又開始盤算到底要不要搭一次高鐵,或依舊買飛機票。原本想說發號碼牌那天早上去排隊,但實在沒有那麼強的動機,到了公司看新聞,說板橋跟台北號碼牌已經搶拿一空,只好乖乖繼續上班。
今天早上經過忠孝東路,心想賭賭運氣也好,將機車停在中山南路上,然後沿著具體而微的東南亞商店街走進火車站東側,沒想到高鐵售票就在這邊,而且十分冷清。湊進一看,怪怪,春節九天連續假期加上一天小年夜,並沒有任何一天賣光。排隊的人龍也沒有。也不是每個窗口都有購票者。所以我還可以輕輕鬆鬆地先去旁邊的服務櫃臺詢問初一到底是幾號,抄好想要買的日期跟班次後,再以非常輕鬆的心情去購票。但也因為都不需要排隊,甚至比買台鐵普通票還方便,所以讓我還有那麼一點小小的失落感。「啥?我就這樣站在售票櫃臺前面了?」
「先生,我這樣就可買票了嗎?」因為從來沒有這麼順利在台灣買過類似的票券,心中空虛與忐忑可想而知。
把抄好的紙條遞給年輕帥氣的售票員後,又陷入了一下小猶豫。原本曾經想過以財大氣粗的口氣說:「既然標準車廂都沒有票了,那我就都搭商務艙吧!」(拍櫃臺)可惜預售票的狀況跟想像差太遠,除了小年夜晚上、除夕早上跟初二早上有部分南下車次客滿之外,其他的車次都是要買多少有多少,北上的更是全部有票,一點也看不出來是春節。
既然這樣,畢竟我不是真的財大氣粗,不需要跟自己荷包過不去,商務艙還是要買,但體驗體驗即可,來回只需一趟,不用全部都商務。那到底是南下商務還是北上才商務呢?想想老祖宗的智慧:「由簡入奢易,由奢返簡難」,決定南下先搭標準車廂,北上才買商務。
買完標準車廂的南下車票後,繼續買北上的,回頭再看時刻表,才發現自己買錯日期了。售票先生也是客客氣氣幫我更改日期,信用卡重刷一次,然後說明多久之後會退款,如果沒有退款請打這隻電話等等,算是訓練有素,有條不紊,跟媒體上呈現的情況有落差啊~~單就這次購票而言,我可以替台灣高鐵打95分。
只不過高鐵的售票人員有點太客氣了,也不像台鐵那樣鐵面無私乾淨俐落台北到高雄只有站票買錯票你家的事後面還有人排隊你不買快閃一邊去(台灣消費者應該比較習慣這一種吧 XD),想必人潮眾多的時候是無法妥善應付的。但以這次春節預售情況來看,人潮眾多顯然是多慮了。
如果這次高鐵搭乘起來平安順利,以後我如果要下高雄,終於可以擺脫「花一樣的錢買自強號但只能坐車門口送往迎來你好歡迎請慢走」的窩囊命運了,阿彌陀佛。說實在的,我實在沒有義務為政府無能的交通政策跟台鐵員工退休金負責。
2007-02-02 23:00 / Richyli.com 李怡志
一時手滑更新了Blogger.com,全Blog裝潢中。據說會有 Tag。嗚呼呼呼~~~
標籤: blog, blogger.com,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