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1 21:56 / Richyli.com 李怡志
在這個時代,資訊的焦慮跟胎記一樣,是不會消的。最起碼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前一陣子發現美國主流雜誌的「提要」越來越多,甚至成為相當吃重、位置很好的新內容,感覺上是放大、篩選過的索引,讓沒有時間的讀者,最起碼能夠把這些濃縮的內容消化完畢。
雜誌的讀者焦慮不堪,那報紙的就更不用說了。且看紐約時報怎麼辦。
紐約時報先前的提要是從頭版下面開始走起,但位置不固定,在6 Column的版型中委屈地找到一個適當的位置。這一天的是在右下角,面積並不小,名稱在頭版是「Inside」。
然後走到二版,名稱改為「News Summary」,一點點就沒了,排得很密很密,下面還要讓一點點位置給「勘誤」。三版就開始國際版了。是的,國際版,台灣的報紙不論立場都不會這樣做,心中的讀者素質有多高大家都知道。
這幾天我發現紐約時報的提要也變多了,而且排得比較鬆、比較清爽。就這幾天的觀察結果,看起來位置都固定在頭版下,這也是很多其他報紙的作法。固定位置有利有弊:讀者往下一翻就能找到提要,此為利也;頭版的彈性空間稍微減少一點,此乃弊也。這塊現在稱為「Inside the Times」。
然後呢,不誇張,二版、三版除了廣告,就都是提要。圖文並茂,看起來壓力沒有那麼大,但需要更多編輯的工,還是叫做「Inside the Times」。
近照來一張:
這樣就結束了嗎?沒有,四版繼續。這部分是「網站提要」,請讀者有空多多上網去看看。網站提要在舊版也有,這次小改版就放在一起了。勘誤放在這裡下面。
這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趨勢了,你時間不夠、我時間也不夠,資訊每天如此暴增,安靜的看完整份報紙或整本雜誌成為 Todolist 上永遠點不掉的願望,更別說把網路新聞或者RSS Feed讀完了。如果今天一般人需要知道的事情有50件,誰能夠精準提供那50則(依照讀者的習慣,應該是給60則)的提要,誰就能夠賺到錢。
如果您認為這篇文章應該讓更多人看到,請幫忙推,謝謝。
貼到: 分享
Yahoo!分享書籤 / Del.icio.us / My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