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2 00:20 / Richyli.com 李怡志
上周末可以說是典型的扶輪周,扣掉上拉丁文與備課的時間,幾乎都在扶輪社度過,星期天還跨到3480替扶青團地區研習會上課。
星期五晚上原本被一位超級阿宅拉去他們社的授證,是的,現在參加扶輪社的阿宅也很多,或者說扶輪社也有很多阿宅。但該重量級阿宅當晚另有要務,所以我只好硬著頭皮,充當社長代表參加台北北區扶輪社的49周年授證,並且順便歡迎國際扶輪總會會長代表。
當晚讓我印象最深刻並不是國賓飯店慢條斯理到鳴鐘散會還沒出點心的上菜速度,而是傳說中「老社」才會有的「老社友」。當天晚上北區社有致贈禮物給兩位老社友,其中一位已經98歲了,據說每周都會開開心心去參加例會。扶輪對於我這種生涯才在課長島耕作等級的上班族而言,是一個從多向度體會「黃昏流星群」的好地方,我看到98歲的社友,心中十分震撼,也自問自己如果活到98歲,還有沒有「能力」出席扶輪例會?另外一位資深的社友是「創社社友」,年紀不詳,但也不可能太年輕。如果跟我一樣35歲加入扶輪運動,經過50年之後就85歲了。一個社團連續參加50年,半個世紀,想來真是不簡單。
星期六上午參加的是3520的地區年會,就我現在的認知,扶輪社在台灣能定期舉辦的最大活動就是各地區年會了。最近因環境所迫不得不開始留意領導這件事,原本我想說每個社團不都一樣,辦活動就辦活動,我從大學參加社團起弄過多少活動,扶輪地區年會哪有啥不一樣,只不過就是人多、外國人多而已。可是現在慢慢去思考,才了解前輩說在扶輪學習領導到底是什麼意思。要辦一場年會,前前後後得有多少社友參加?這些人可不是大學學生或年輕阿宅哩,99.999%事業都比你成功,要協調大家開會就很難了,更別說帶領大家做事。因為下午還要補拉丁文,所以得提早離開,其他人就別說了,當我看到最後面放投影片的竟然是柯耀宗學長時,我就知道扶輪社為什麼一再強調領導了。
除了領導,服務也很重要,最近要開始思考接任社會服務主委之後,要不要向扶輪基金申請Grant來從事社區服務。扶輪社友每年都要大量捐獻給扶輪基金,這之中有很多被拿去「撲滅小兒麻痺」與各種獎學金,還剩下一點點小錢可以當成Matching Grant給有心從事社會服務的扶輪社申請,例如大安溪部落的計畫、梅園部落等等,國際扶輪還有一個Matching Grant的「目錄」,裡面的計畫看起來就跟Global Giving這些網站一模一樣。我想台灣需要幫助的人與社區還很多,就看我明年卸任前能不能找到「投資報酬率」高又能夠長期投入的服務計畫。
如果您認為這篇文章應該讓更多人看到,請幫忙推,謝謝。
貼到: 分享
Yahoo!分享書籤 / Del.icio.us / My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