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30 11:44 / Richyli.com 李怡志
許多生意人都會試圖將各種慈善、環保、公益與產品綁在一起,如果能夠雙方得益,甚至與消費者一起三方得益,當然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最近開始引起話題的「社會企業」也就是試圖能夠在商業、社會公平及消費者之前尋求積極的平衡。
環境保護、自然、有機、低食物里程、碳中和等等,都是最近幾年開始慢慢被醞釀出來的議題,既然是議題,也會有許多商業品牌、企業去思考如何將產品與這些議題結合,創造更多的商機。
台灣有很多品牌也很會操作環保議題,恰巧台灣這種理念型的消費者也很多,所以一拍即合,生意好做得很,只要品牌持續維持「環保」、「自然」、「有機」的形象,消費者通常也不太會真的去探究這個品牌是否真的環保、自然,畢竟生產線都不在台灣,只好靠著堆積出來的印象來相信特定品牌。
前幾天我在某一個品牌的店中,卻看到了一件最神奇、最純淨的綠色議題商品。由此也可以知道部分的品牌經營者多麼善於經營形象,而且消費者也有可能被這種形象所影響。
這樣商品是國外進口的礦泉水。有些台灣人愛喝國外進口的礦泉水,有一些人則是愛被看到喝國外進口的礦泉水,而且要用原來的容器,不能倒出來。對於消費者而言,喝進口礦泉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既然消費者需求這麼強烈,當然要被滿足。
另一方面,這種喜歡喝進口礦泉水,或者喜歡被看到喝進口礦泉水的,通常不會是消費券拿到之後全部換成5公斤包裝米還有2公升沙拉油的族群,而是受過高等教育,重視生活品味,消費時同時要兼顧理念的那一群人,最好買的產品都沒有經過動物實驗而且也沒有童工因此受虐、沒有樹木因而倒下、環境也沒有因此受傷等等。
事實上,進口礦泉水跟環保本身並不容易兩全。但生意人畢竟是聰明的,所以我還真的親眼看到標榜「零食物里程」跟「碳中和」的進口礦泉水。我只能讚嘆生意人操作環保議題的能力,通常要強過環境保護團體。同樣的議題耍在生意人的手上,就是虎虎生風。
為了確認我沒有看錯,所以我還仔細看了一下,生意人有沒有誤解零食物里程跟碳中和(carbon neutral)的意義。大致上這個礦泉水(瓶裝水)標榜,在產品離開工廠之前,都已經碳中和過了,而且就是在水源地裝瓶的,所以零食物里程。
我相信瓶裝水在出廠前是可以達到碳中和,畢竟這樣的商業公司也很多,只要能夠計算出碳排放,實際碳中和的流程只要花錢買就可以了,台灣任何一家公司也都能生產碳中和泡麵或者零碳足跡狗食。有碳中和的產品,當然要比沒有碳中和的更重視環保,當然,只能計算到離開工廠之前。
至於零食物里程或者低食物里程的水,我想也只能單就「水」來計算,玻璃瓶跟瓶蓋都還是得外地送來。而且瓶裝水的問題在西方社會也很嚴重,所以除了食物里程(food miles)之外,現在還發明了水里程(water miles)這個名詞。按照這間公司的算法,台灣有半數以上的礦泉水、瓶裝水、杯裝水,都是在產地直接裝瓶,也可以算成零食物里程或者零水里程。與碳中和相比較,出廠時零食物里程的水真的沒有啥了不起,台灣廠商隨便一家都做得到。這種操弄議題的話術就跟高糖的優酪乳卻標榜低脂是一樣的。
更重要的是,即便這瓶水在出廠的時候是碳中和、零食物里程,在當地銷售時,就已經不是碳中和。我當然知道你這瓶水是在產地包裝的,但誰這麼閒跑到你產地「現剖現喝」瓶裝水?之後的運輸都不算食物里程?更何況千里迢迢進口到台灣?只能說商人實在太厲害,什麼議題都能夠跟生意綁在一起。如果真有台灣消費者相信喝這種進口礦泉水、或者在別人面前喝這種礦泉水會比喝台灣水更環保,或者大聲嚷嚷「我這瓶水『零食物里程』也『碳中和』!」,那生意人就更開心了。
如果真的要在台灣喝「低」食物里程的水,別懷疑,打開水龍頭直接灌就是了,在別人面前更要這樣做!
標籤: carbon neutral, food miles, 環保, 碳中和, 食物里程
2009-01-24 15:12 / Richyli.com 李怡志
Yahoo!奇摩公益這週大改版,星期一上線,星期五找來志玲姐姐代言,剛好這週又是新舊職務交接、年度考評,什麼東西都混雜在一起,所以還沒有時間來好好說說我們家的捐款平台,順便,講一下我對於「慈善捐款」這件事情的看法。
先貼幾篇以前寫過的文章:
- 什麼樣的非營利組織值得讓你捐錢?
- 別讓「直銷募款」打擊民眾捐款意願
- Microfinance 在台灣-先進國家的微型貸款能成功嗎?
- 為災民工作一天!
- 來來來,各位讀者掏錢吧!協助摩洛哥少女識字!
- User Generated Charity 2.0 - Microfinance 與 Microcredit 的 Kiva 初體驗
但缺乏監督的善款,也不完全是好事。幾年前有一位懷孕還去站壁的女士,被報導之後迅速獲得一百多萬台幣的善款,這些善款幫助她度過一段好時光,她拿去買了毒品,兩年之後選擇結束生命。我不知道如果同樣的金錢給了從事婦女救援的機構去協助她,情況會不會更好,但我想一定不會更差。
台灣的捐款有幾個特點,這些也不是秘密了。首先,出於功德觀。功德觀不是不要回報的,但這回報未必在現世。也因為這樣,除非是捐廟,否則也不需要具名,因為「為善不欲人知」(神明知道就好)。另外一個特點就是特別喜歡捐助「個案」,最好能夠親眼為憑,可以自己送錢過去的。
功德觀是我們大部分台灣漢人的共同文化基礎,沒啥不好,我也希望我做好事能在現世或者來世回報。不過我也希望我付出同樣的資源,可以有更好的結果,讓我的回報更大,能成就更大的功德。
確實許多個案很需要直接的捐助,但有很多時候,同樣的金錢如果捐給「管理完善」、「財務透明」、「績效卓越」的非營利機構,同樣的錢會有更大的效果。今天同樣的100萬,如果拿去協助「被家暴婦女」或者「宣導婦女權益」,我想效果會完全不同。一樣的,如果1億新台幣拿來援助貧困家庭,跟從事脫貧方案,影響的層面也會大大不同。
過去很多人也無法相信公益團體,總擔心錢就這樣被污走了。畢竟在台灣或者國外,都常常聽到善款沒有被NPO妥善利用的例子。NPO無法妥善捐款有很多原因,有的是真正被污到私人口袋,但也有的是績效不好、募款成本太高、無法消化捐款等等非營利管理上的因素。確實,非營利組織也需要被監督。私人企業有董事會、股東會可以監督,都還經常出狀況,但非營利組織呢?一個年募款幾億的非營利組織,誰來監督?不過最近民智已開,許多非營利組織都漸漸引進了專業經理人,而且也願意提供財務報告及業務報告,對捐款者負責。
就我個人而言,一個管理妥善並且能夠對所有利益關係人負責的NPO,應該被當成另外一種「企業」,只不過這些企業的業務並非一般商業活動,而是替捐款者去從事良心業務,開發(Business Development)服務領域,將捐款與社會資源最大化,並且創造志願服務的機會。在這種情境下,「捐款」這樣的行為比較類似「社會投資」。社會投資形式有很多,包括當微型貸款的金主,或者捐款,抑或者付出自己的勞力與專長去當志工。身為投資人,有權力要求效益最大化,而NPO的專業經理人,也可以選擇透過直接服務、倡議、遊說、開創社會企業等等方法,滿足社會投資人的需求。
既然是社會投資,那麼大大方方公開自己的名字,不但可以增加人氣,而且未來也會更有動機去了解捐款是否達到當初的目標與績效。
如果能夠滿足社會投資人的需求,我認為這些專業經理人,即便在非營利組織,也可以獲得應有的酬勞,年收入幾百萬也是被允許的。根據Charity Navigator 2008年的非營利CEO薪資報告,美國非營利組織的CEO年薪為148,972美金,500萬台幣,在美國應該也不算低薪。若「營業額」超過5億台幣的NPO,CEO平均年薪甚至可以高達25萬美金。
拉拉雜雜談了一些自己對於捐款的想法,這也是支持我們這次Yahoo!奇摩公益改版的一些基礎。
(題外話:林志玲每兩秒鐘可以換一個角度或表情,實在很專業)
Yahoo!奇摩公益這次改版,等於是重新生一個服務。Yahoo!奇摩過去已經有不錯的公益拍賣、公益部落格,但在勸募捐款這一個環節上,比較薄弱一點。這次改版的目標就是先建立「線上捐款市集」的雛形,在平台上,捐款者「必須挑選」自己認同的專案,然後捐款給專案,而非個案或者非營利組織。我們希望透過這種方式,增加捐款者與專案之間的連結,未來能夠更關心自己捐的錢如何被使用、績效如何,同時可以在捐款過的專案與結案報告留言。
此外,每一個捐款者都會有一個自己的Profile頁,上面可以闡述自己的理念,也可以看到每一個捐款者捐過的專案,而每一個專案上也會詳列有哪些捐款者。我們也希望這種(選擇性)具名的方式,能夠讓捐款者號召更多其他人捐款。我今天發現賤豬三兄弟的凹司釘也出現在捐款者的名單上,實在非常高興,也希望更多捐款者能夠表明自己的身份,這樣能夠號召更多人上網捐款。我自己看不到實際捐款者的個人資料,所以也只能從願意公開的捐款者名單中找尋熟習的臉孔,但願有更多捐款者願意公開自己的身份,甚至表明自己的服務單位、公司,這樣也能夠吸引更多企業員工上網捐款。
同時,我們也將物資與志工需求同時放在目錄當中,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如果有多餘物資的,也可以直接捐給非營利組織,讓物資的價值能夠最大化。
可惜目前因為許多Yahoo!奇摩無法控制的環節(勸募字號、銀行簽單)等等,所以現在專案還很少,等未來專案增加之後,捐款這件事情也會變得很有趣的。許多人已經指名的動物保護及權益類專案,在下個月會逐漸上網,也希望大家可以踴躍支持。
標籤: charity, donation, npo, yahoo
2009-01-19 19:49 / Richyli.com 李怡志
這是完全針對募款專案推出的線上捐款市集,也是Yahoo!奇摩公益2005年上線來最大的改版。
因為每一個專案都去申請勸募字號了,所以目前的專案還不多,請各位朋友踴躍捐款,謝謝。
也可以出 Badge。
2009-01-12 14:07 / Richyli.com 李怡志
有沒有想過,有一天,當你進入一間陌生餐廳的時候,服務員馬上可以叫出你的名字,而且知道你的朋友當中有誰也曾經來過,甚至可以立刻推薦你或許喜歡吃的東西,或者知道你根本不吃辣。更糟的是,對面桌的客人明明你也不認識,但卻會過來跟你打招呼,然後表明自己也是某某某的朋友,小你三歲,覺得你的婚紗照拍的很脫俗,而且同樣喜歡看〈動物農莊〉。當然,他也知道你隔壁的那位異性朋友已經結婚,大你三歲,只差沒有脫口說出「不倫姊弟戀」。你摸摸自己的左胸,以為現在才16歲,制服上面還有學號、學校跟姓名,不過你摸到胸口的萬寶龍跟鈔票之後才發現自己已經40,而且西裝上面沒有繡學號。
許多軟體大廠最近一、兩年開始在不同軟體中加入臉部辨識系統,有的可以辨識出「臉」,有的經過學習之後,也可以辨識出到底是誰的臉,前提是你要教導軟體誰是誰。
基本上我是一個科技樂觀主義者,總認為科技最後會改善人類社會。但這一次我還有點擔心。雖然小弟是「實名制度」的支持者,不過卻不喜歡自己的行蹤百分之百被陌生人掌握。
我自己不太喜歡被陌生人認出臉來,所以只要拋頭露臉的電視訪問、記者會、談話性節目、雜誌專訪,除非必要,否則一律拒絕。當然,我因為工作的關係,多少也算是半公眾人物,就算被認出來也就算了,可是一般人真的都希望隨時被認出來嗎?
軟體辨識人臉的功能越來越強,根據我自己在 Picasa Web 的測試,辨識度真的還不錯,雖然不到100%,但起碼可以對一半了,依照人類科技的發展曲線,辨識度高達99%恐怕也只是五年、十年的問題。
另一方面,現在越來越多人在 Flickr、Facebook當中替公開的照片下人名標籤。只要點下名字,不但可以找到更多來自於同一個人不同角度、不同時期的照片,還可以連去個人資料、檔案與人際關係,人名標籤下得越勤快,就越容易找到特定人的照片。
未來只要有一天,人臉偵測軟體與人名標籤系統結合起來,只要上傳一張照片,馬上就能夠發現這個人是誰,以及所有能夠透過社交網站、社交網路撈出來的資料。社交網路資料填得越詳細,人臉跟個人資料的聯繫也越強。
我想這應該不是什麼危言聳聽,人臉偵測軟體越來越發達、社交網路的人名標籤也越下越密,有一天只要你出現在公眾面前,只要手機往你臉上拍一下,馬上就可以知道你是誰,你認識誰,你看什麼書,喜歡什麼、討厭什麼。當然,這還是擴增實境不發達的年代。
一旦擴增實境更為發達,未來只要你上街,別人的抬頭顯示器中馬上可以看到你的人名、生命值、人際網路,就像在線上遊戲一樣。這一天會來到嗎?這就要看大家在社交網路的人名標籤下得多勤快、資料多詳細了。
我還無法想像在這種情境下如何生活,我自己會覺得不愉快,但下一代或許不一樣了,未來隱私的概念,可能跟我們這一代完全不一樣。
標籤: Augmented reality, internet, name tags
2009-01-10 22:24 / Richyli.com 李怡志
轉眼之間這學期又到底了,不知不覺我已經當了五年半的高中社團老師,如果這也算成職業的話,就是我最長的單一工作了。不過若算成志工,則還是沒有十幾年的紅十字志工經驗來得久。
當高中社團老師的樂趣,就是每年可以看到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成長。現在的高中生社會化程度真的很高,有的才16歲,就一身大人的流氣了,你可以完全看到一個大人活在一個少女的身體當中。
前天是社團「小成發」,就是小的「成果發表」。現在高中社團課可有可無,一學期才8次社課,不可能真的學到太多東西,特別是這種沒有自己社辦的,學生下課後也不可能再繼續討論切磋什麼的,所以這種所謂的「成發」,真的只能看學生的天分了。就我幾年來的觀察,「成發」真正的意義,還是跟外校同學交流,或許幹部同學還可以第一次體驗專案管理,現場如果發生狀況,反正更有專案管理實戰與擦屁股經驗的老師還在,嘿嘿。
小成發相對於真正的成發,差別就在於對象。小成發只有對自己的同學,娛樂性質高,而且不會每次都演什麼懸疑劇,當然也沒有最後的感性時間,感性時間時,台上的同學壓力很大,哭不出來的還要跟台下抱歉,說自己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不爭氣,哭不出來,感覺很像某些具有邪教特性的高額心靈成長課程。還好,小成發只針對自己同學,就可以放開一點,所以身為老師,能夠觀察到的東西自然比較多。
模仿新聞採訪、新聞播報、新聞現場,是許多傳播社團高中生喜歡玩的遊戲。昨天學生用的配樂,是TVBS的,這一點TVBS真的很成功。這幾年生涯從「採訪新聞」轉換到「經營新聞」,又到「經營媒體」,才發現單有好的內容、大量閱聽人還不夠,周邊的行銷操作有時候更為重要。在這點上,商業周刊、蘋果日報、TVBS都算非常成功。操作成功,影響力自然而然會跟著來,不一定需要吸引最多的使用者。許多媒體自己雖然在行銷的環節中,不過卻不太懂得如何行銷自己。TVBS經常會有新的口號,然後還有片頭配樂(不確定在電視界這是否也叫做Jingle),假如要進行 Brand Health Check,TVBS一定很高分。
學生們畢竟是經過大風大浪PR97才考上前三志願的,接下來還有一個更大的考試橫在眼前,所以口語沒有太去刻意模仿某些奇怪的主播或生澀記者,什麼整個、一個、一些、可以說是、幾乎是、做一個的動作,同學都不會學,這一點需要大大讚揚。但不知道為啥這些本來正常的學生,讀完傳播科系後,去現場連線或上主播台,中文就壞了。
同學對於政治還沒有太多判斷的能力,所以很容易受到主流媒體立場的影響,所以模仿的內容以及對待特定人物的立場,都會跟主流媒體非常類似,當然這不是什麼好事。可惜現在社課平均一個月不到兩次,而且根本也不是我上課,要認真導入媒體識讀或者批判思考,一來不確定這是不是我責任,二來時間也不允許,只能默默祈禱學生上大學之後,有機會遇到好學校、好老師了。
2009-01-07 09:37 / Richyli.com 李怡志
畫(新聞)圖表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有時候複雜的東西,在圖面上卻異常簡單易懂;明明無聊沈悶的東西,在圖面上偏偏生龍活虎。
上過我圖表課的朋友都知道,圖表並不是什麼「客觀」的東西,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絕對的客觀,決定要畫圖表、決定畫什麼圖表、決定怎麼畫,全部都是主觀。在「你看真差」口訣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決定主觀的訊息。
今天在蘋果日報看到一個不錯的例子,可以拿來說明當圖表畫不出來的時候,圖表反而弱化原來意圖的主觀訊息。
文字標題很清楚了,要講的就是「米價新高」,這個米價持續上漲,讓老百姓受不了。既然訊息已經是米價新高,那米價持續上漲當然要用圖表來呈現。結果在蘋果的圖表,昨天的米價是比較高,但顯現的是已經趨緩的態勢。這一來沒有辦法服務原來的主觀訊息,二來,更糟的是,根本還畫錯。
上面這張圖錯在把不同的時間區段當成同樣的。1999到2003是一段,2003到2008是一段,2008到昨天又是一段。這明明是三段不等長的時段,在圖面上就要真實呈現。很簡單的圖表,卻是很常見的錯誤。實際上的數據是很好的,其實米價持續上漲,看來並沒有減緩的趨勢。
在國外,向來是最高級的質報最重視圖表,在台灣因為文人辦報的奇怪想法,總沒有把圖表當成一件認真的事情,結果就是想畫也畫不出來,會用文字表達的事情,偏偏無法真實用圖表呈現。
標籤: infographics, 圖表, 蘋果日報
2009-01-06 21:42 / Richyli.com 李怡志
話說以前從事媒體工作時養成了「壞習慣」,就是沒有自己用過的東西,「盡量」不寫。有些東西呢,想著想著,年紀大了,或許這樣擱著也就不寫了。Bidmoney 就這樣擱啊擱著,一擱擱了半年多,一波三折。
原本想說上網隨便弄一弄,就可以體驗網路標會了。畢竟 Kiva 也就是網路上登記一下,然後用信用卡付款,就可以(無息)放款給全世界的 MFI ,既然國際放款都這麼容易了,本土的應該容易很多吧。
後來才發現 Bidmoney 得開真實的戶頭,也就是銀行的帳戶,這可不能網路隨便註冊,是本人帶著證件跟收入證明才能完成的。開完之後,又發現每個人還有固定的額度,所以銀行風險控管就在這個額度之內,你如果沒有錢,也不可能讓你標下幾千萬的會然後一走了之。永豐銀行很保守,給我的額度還不到6個月的收入,所以現在我也只能意思意思標幾個小會來嘗試看看。
開了戶,還必須得有錢才行。這就是最大的痛處了。這半年大家日子過得都不好,我也沒啥閒錢可以去搭會,所以東湊西湊了一段時間,才湊合了一些小錢,存到新的銀行帳戶,這才開始能搭會。
在此之前,我所有聽過的會都帶有些淡淡的哀愁,幾乎所有認識的長輩都被倒過會,幾十、幾百萬的都有,感覺這些長輩也都挺有錢啊,隨便都能被倒這麼多錢,當然,我想有些倒會的人必然有自己的苦衷,倒了人家會,一輩子或許都覺得愧疚。也許啦。
這次到自己標會時,才弄清楚什麼是外標跟內標。弄清楚沒用,因為開戶太久了,標會網站又要求兩個密碼,這下全忘光了,重新申請,又折騰了好一陣子。等到資金、密碼全部都到位,已經是開戶半年之後的事情了。
台灣這個 Bidmoney 每期標金從5000、10000、20000到30000都有,期數則為1年到3年。雖說如此,不過也不是每一種組合都能夠順利募集到那麼多有錢而且有額度的人。3萬3年的,總會款100多萬,標到了之後每個月還要乖乖存3萬進去,這跟特技差不多。
投標應該就跟實體差不多,只是你不認識對方,對方也不認識你,反正銀行收了超級高的「手續費」(其實就是保險費),倒了我也不會恨你。不過有一些特定組合,大抵就是每期金額高但總期數少的,因為還款的壓力大,可是拿到的金額又不高,所以比較不受喜愛。5000元3年的,感覺上比較多人競標。
等到實際扣款,我才知道原來內標的意思就是得標的那個人,只能拿到每個人每期會款扣掉得標金後的總金額,然後再繳「保險費」給銀行,所以成本也不低。如果真正想要投資,這邊或許「太保守」,而且手續費被賺走太多了,在「被親友倒會的風險」或「被銀行賺走高額手續費」之間,就是個人的選擇了。不過這裡畢竟還是「標會」,搭了幾個小會,日後若不幸臨時需要現金時,這裡確實是一個管道。
這個服務給我最大的體會,並不是什麼「實體服務搬上虛擬網路」這種口號。我從來都不認為網路是虛擬的啊,用的都是真金白銀,哪來的虛擬。真正令人驚訝的,是會單上面都有參與者的年齡,除非偽造文書啊,否則這些年紀應該都是真的,真,真老啊。
在一般網路服務,我這種年紀已經會被當成「高齡」使用者了,可是拿到網路標會的社群裡,就還是年輕小伙子哩,上面一堆40、50幾歲的,甚至60多的也很常見,反而是不到30歲的是少數。許多廣告主一直質疑網路上沒有年長使用者,不妨有空來這邊開一個帳戶,進去看看網路上有多少使用者超過40、50或60。
另一方面,要鼓勵年長者上網,或許不能拿「傳統」的工具來吸引他們,像什麼 BBS啦、Plurk啦、看正妹啦,老年人可能提不起多大的勁兒,但如果拿「可以標會不會倒」來做訴求,興許成功機會大些。
2009-01-05 16:44 / Richyli.com 李怡志
我原本以為我這邊都是一些充滿了人文關懷與社會創新的筆記,沒想到讀者來這裡都是看減肥相關文章。
- 食物熱量表整理(批:這就是為什麼在Google查「李怡志」底下會出現「李怡志減肥」跟「李怡志熱量」的推薦查詢了)
- 女性上班族日常所需熱量簡表
- 自己烹調歐式鄉村風格的樂活養生減肥餐(按:據說某兩天查詢「減肥餐」會出現在奇摩第一筆,當日PV均超過8000)
- 男性上班族日常所需熱量簡表
- 低卡美味又吃得飽的豪華減肥餐
- 減肥中的Subway熱量怎麼算?(批:夠了哦,前幾名都是這種的)
- 女記者不懂的事情:男生會碰觸馬桶墊的地方多一處
- 中華電信 MSTV / MOD 試用報告(現在已經改用真正的MOD了,沒有用 MSTV啦)
- 全家的低熱量減肥餐
- 求職者與主管應如何看待Toeic 多益成績?(後來鼓勵很多人去考,起碼都有800多分)
以前不知道在哪裡看到,女性雜誌只要有「性」、「美食」、「情感」跟「減肥」這幾個題目就可以撐下去了。其他三種我都沒寫,不過減肥倒是寫了不少,也確實印證了這一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