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17 21:18 / Richyli.com 李怡志
近來越來越多報紙選擇停刊,有的併入大報,有的走入歷史,有的選擇變成網路報。這股趨勢越來越大,畢竟紙本的印刷、派送成本高,經營成本不容易回收。即便再好的報紙,沒有穩定的營運模式及現金流,現在也賣不掉。
在台灣、美國,都有紙本報紙走入網路的經驗,國民黨之前的中央日報就變成網路報,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西雅圖郵訊報(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都開始轉變成以網路為主的媒體。
美國報紙設計界大老 Mario Garcia,幾十年來主導西方報業設計:華爾街日報、法國的巴黎競賽畫報(Paris March)到德國的時代週報(die Zeit),都曾委託Garcia來設計、改版,我還有一本Garcia早年利用 Eye Tracker 研究報紙版面設計與紙本Usability的研究報告。眼看報紙(客戶)漸漸萎縮,他的公司也只好將重心移到網路上。
最近Garcia有一篇文章討論如何將紙本媒體轉移到網路媒體,大老語重心長,大家參考看看。我雖然不是大老,不過也有幾年淺薄的報紙採訪、圖表及版面規劃,以及網路新聞經營經驗,括號內是我的拙見。
- 不要在網站上複製報紙。(早年很多網路報有這種毛病,現在已經很少見。)
- 報紙是用讀的,但網站拿來參與的。(這一點 Jakob Nielsen 很早就說了。)
- 強調個人風格,多找不同風格寫手。
- 向社會媒體學習。(或者說,乾脆從社會媒體的角度重新經營網路新聞?我今年的演講大多以社會媒體切入,包括經營、公關行銷及「輿情管理」,所以天天都在重新思考「Social Media」的可能性。)
- 重新定義「新聞」。(就是個人化,這我在 Yahoo!奇摩新聞做過了)
- 每日清倉大拍賣。(這一點很有意思,顯示Garcia雖然從紙本出身,但對網路也不是純然無知,對於A是垃圾的新聞,對於B可能是珍寶,這一點我過去經營Yahoo!奇摩新聞時有很深的體會。)
- 提供各種廣告版位組合,不用怕內容被廣告包圍。(但有些從紙本出身的人就是很擔心這一點,Garcia年紀很大,但這點還很新潮。)
- 報導地方人物、採訪地方運動賽事。
- 利用不同工具報導新聞,包含Video。
- 別忘了調查新聞報導,而且網路可以做得更好。(唉,台灣連報紙都不太有調查新聞報導了,轉到網路上那就謝謝再聯絡,我每次上網路新聞課的時候,也都跟學生說持續提供調查新聞報導是專業新聞機構與業餘者最大的差異。)
我的英文不好,擔心詮釋錯誤的讀者請參考英文原文。
標籤: design, internet, newspaper, redesign, 報紙, 設計
2008-06-12 12:27 / Richyli.com 李怡志
我國第一大報自由時報今天非常罕見地(莫非我少見多怪?)將一位非重大新聞事件人物、也並非國家主要黨政首長的政治人物照片刊登三次,分在三個版上。
那位幸運兒是來自屏東的潘孟安委員,恭喜您!可以在同天同報連續三版出現三張照片,但又不是負面新聞醜聞緋聞,因緣殊勝,阿彌陀佛。
讓我們來數數看,一、二、三,是不二版、三版、四版都出現一次呢?如果數錯了,可以再數一次哦。
老實說這種狀況不獨出現在報紙上,現在某些立場堅定(或者還不確定要不要堅定下去)的電視台也很嚴重,因為老闆交代要多多「照顧」這些立場的立委,但偏偏這個立場的立委又是少數,所以這些立委的曝光次數會比上一屆多上許多,原本二流、三流的現在也被迫變成主流,這一屆沒有選上的打開新聞台一定嘔死。
標籤: 報紙, 媒體, 政治, 潘孟安(下這tag幹嘛?), 立委, 自由時報
2007-10-28 12:35 / Richyli.com 李怡志
美國的BusinessWeek又改版了。
設計更單純了,越來越像大學生編的刊物。顏色退縮到簡單的黑色、紅色、黃色(我的網站,如果我有時間的話,也要這樣改了),黑白分明的文字、無襯線標題、紅色的提要,黃色的背景,清澈透明的圖表,怎麼看都是給非常非常非常忙的讀者看的。
當然這不會是巧合。
今年稍早Time同樣也是往這個方向改版。兩者一前一後改版,或多或少反應了網路資訊爆炸時代的紙本媒體新走向。
除了透過版面與設計加速讀者閱讀外,內容結構也加重了摘要的部分:過去發生的事情,一些有趣的數字,最近剛走的人,幾句有趣的話,即將發生的事情,讀者的回應,幾張不相關的圖表。在Time雜誌叫做「Briefing」,BusinessWeek就叫做「The Business Week」。這種摘要的比重現在越來越高。
你很忙?沒關係,我幫你收集,幫你過濾、幫你整理、幫你分析。RSS看不完?沒有人幫你經營適合成年經營者看的網摘?那來看周刊的摘要吧。一周一次,份量剛剛好。
雜誌這樣做,報紙當然也一樣,而且更早。Wall Street Journal 已經有幾十年歷史的頭版「What's News」摘要,讓讀者不用看完整本報紙,單單透過頭版這一塊區域就能夠知道大致上發生什麼事情,有興趣再繼續看。這個月開始,聯合報也這樣做了,利用報頭下一小塊區域,低調經營文字比提要多一點點的「非看不可」。我是覺得聯合報的「非看不可」實在太小、太少了,難不成整份聯合報只有這麼一點內容「非看不可」?我認為聯合報那一塊可以更高調一點,更亮一點,畢竟大家真的都很忙,要把整份報紙看完,實在很困難。
2007-09-03 00:33 / Richyli.com 李怡志
最近幾年,有關韓國與儒家漢文化的討論也很熱鬧,特別是韓國以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方式來表達對漢文化的熱愛,特別令人關注。
這次去韓國時在飛機上看到了一則不算小的訃聞,就在當地最大的朝鮮日報上。如果不特別注意看,可能很多人會以為是台灣的訃聞。
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夢九」是誰,只覺得這樣的訃聞格式跟台灣的實在很雷同,所以隨手就將這份朝鮮日報帶下機研究。
之後去逛清溪川的時候,看到了台灣以前也很普遍的閱報欄,就在清溪川的「源頭」的附近,對面就是朝鮮日報。
走近一看,竟然有上次那則訃聞的謝函,這下有姓了,「夢九」就是現代集團的鄭夢九,原來是現代集團的老太夫人邊仲錫女士辭世了。我想這兩則訃聞與感謝函,或多或少都還是從中國的儒家漢文化而來的吧。
現在很多人都不看紙本的報紙了,更別說以這種「公告周知」的方法在閱報欄看報紙。在韓國首爾街頭看到這種張貼在路邊的報紙兼公告,不論是內容或形式,頓時讓我感覺回到了遙遠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