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30 11:44 / Richyli.com 李怡志
許多生意人都會試圖將各種慈善、環保、公益與產品綁在一起,如果能夠雙方得益,甚至與消費者一起三方得益,當然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最近開始引起話題的「社會企業」也就是試圖能夠在商業、社會公平及消費者之前尋求積極的平衡。
環境保護、自然、有機、低食物里程、碳中和等等,都是最近幾年開始慢慢被醞釀出來的議題,既然是議題,也會有許多商業品牌、企業去思考如何將產品與這些議題結合,創造更多的商機。
台灣有很多品牌也很會操作環保議題,恰巧台灣這種理念型的消費者也很多,所以一拍即合,生意好做得很,只要品牌持續維持「環保」、「自然」、「有機」的形象,消費者通常也不太會真的去探究這個品牌是否真的環保、自然,畢竟生產線都不在台灣,只好靠著堆積出來的印象來相信特定品牌。
前幾天我在某一個品牌的店中,卻看到了一件最神奇、最純淨的綠色議題商品。由此也可以知道部分的品牌經營者多麼善於經營形象,而且消費者也有可能被這種形象所影響。
這樣商品是國外進口的礦泉水。有些台灣人愛喝國外進口的礦泉水,有一些人則是愛被看到喝國外進口的礦泉水,而且要用原來的容器,不能倒出來。對於消費者而言,喝進口礦泉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既然消費者需求這麼強烈,當然要被滿足。
另一方面,這種喜歡喝進口礦泉水,或者喜歡被看到喝進口礦泉水的,通常不會是消費券拿到之後全部換成5公斤包裝米還有2公升沙拉油的族群,而是受過高等教育,重視生活品味,消費時同時要兼顧理念的那一群人,最好買的產品都沒有經過動物實驗而且也沒有童工因此受虐、沒有樹木因而倒下、環境也沒有因此受傷等等。
事實上,進口礦泉水跟環保本身並不容易兩全。但生意人畢竟是聰明的,所以我還真的親眼看到標榜「零食物里程」跟「碳中和」的進口礦泉水。我只能讚嘆生意人操作環保議題的能力,通常要強過環境保護團體。同樣的議題耍在生意人的手上,就是虎虎生風。
為了確認我沒有看錯,所以我還仔細看了一下,生意人有沒有誤解零食物里程跟碳中和(carbon neutral)的意義。大致上這個礦泉水(瓶裝水)標榜,在產品離開工廠之前,都已經碳中和過了,而且就是在水源地裝瓶的,所以零食物里程。
我相信瓶裝水在出廠前是可以達到碳中和,畢竟這樣的商業公司也很多,只要能夠計算出碳排放,實際碳中和的流程只要花錢買就可以了,台灣任何一家公司也都能生產碳中和泡麵或者零碳足跡狗食。有碳中和的產品,當然要比沒有碳中和的更重視環保,當然,只能計算到離開工廠之前。
至於零食物里程或者低食物里程的水,我想也只能單就「水」來計算,玻璃瓶跟瓶蓋都還是得外地送來。而且瓶裝水的問題在西方社會也很嚴重,所以除了食物里程(food miles)之外,現在還發明了水里程(water miles)這個名詞。按照這間公司的算法,台灣有半數以上的礦泉水、瓶裝水、杯裝水,都是在產地直接裝瓶,也可以算成零食物里程或者零水里程。與碳中和相比較,出廠時零食物里程的水真的沒有啥了不起,台灣廠商隨便一家都做得到。這種操弄議題的話術就跟高糖的優酪乳卻標榜低脂是一樣的。
更重要的是,即便這瓶水在出廠的時候是碳中和、零食物里程,在當地銷售時,就已經不是碳中和。我當然知道你這瓶水是在產地包裝的,但誰這麼閒跑到你產地「現剖現喝」瓶裝水?之後的運輸都不算食物里程?更何況千里迢迢進口到台灣?只能說商人實在太厲害,什麼議題都能夠跟生意綁在一起。如果真有台灣消費者相信喝這種進口礦泉水、或者在別人面前喝這種礦泉水會比喝台灣水更環保,或者大聲嚷嚷「我這瓶水『零食物里程』也『碳中和』!」,那生意人就更開心了。
如果真的要在台灣喝「低」食物里程的水,別懷疑,打開水龍頭直接灌就是了,在別人面前更要這樣做!
標籤: carbon neutral, food miles, 環保, 碳中和, 食物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