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怡志
台灣人的教育中,向來很重視文字表達與思考,聯考要不要考作文的政策與爭辯,經常可以強佔報紙頭版頭。
但是圖像的表達呢?誰鳥你!
即便過去4任教育部長中,有3位心理學家,甚至還有認知心理學家,但是主持教育政策時,還是只能顧及文字思考,對於圖像思考能力的測驗(或養成),根本無能為力。
最近發現一本好玩的兒童繪本,叫做《小圖與小言》,總共只有38頁,內容雖然短小,但是頁頁都精彩,很適合當成跨入圖像思考/圖像表達的入門書。
男主角叫做「優太」,4年級了,零用錢只有50塊。
他有一個微小的願望,就是媽媽能夠給他更多的零用錢,目標是謙遜的100塊。內心戲開始了。
優太畢竟是日本人啊;或者說,優太畢竟是小孩啊。所以他內心戲的兩個角色不是「善、惡」、「統、獨」或「藍、綠」,而是「小圖」及「小言」。畢竟是小孩啊,10歲還是能畫、敢畫又不會被罵的年紀,再過幾年,除非進了廣告公司,否則圖像思考基本上是沒有市場、不被鼓勵的,如果不幸進了報社,那就更慘了。
「小言」代表左腦執掌的文字表達、邏輯與理性,理論上掌握發言的位置,想了一段文案,「別只顧自己花錢,孩子的零用錢多給一點!」
小學4年級程度的「小言」,能夠這樣寫已經不錯了。但是掌管右腦,偏向感性、圖像、創意的「小圖」說話了:「海報一定要有趣點兒才行。」它除了將小言的文案改成「孩子的零用錢還不給多一點!」外,另外畫了一個可笑的優太,用兩隻襪子當鬍子,有點可笑。
之後小言與小圖的對話,有點類似廣告公司中Copywriter、AE、Art之間互動的過程。小言有意見,小圖也有意見,呈現的方式從單純的文字,變成文字加上圖形,然後開始利用各種比喻、隱喻、對比、Storyboard的手法,甚至還用上了Infographics,一次是利用小4學生零用錢的直方圖,指出優太拿50元比多數人少;另一次則是在地圖上標出100元可以到達的區域,十分專業,一點也不像4年級生。
可惜的是,最後小圖與小言經過多次協商、妥協,還是選擇了文強於圖的方式,把海報弄好,貼在媽媽的王國——廚房中,希望媽媽能夠多給一點零用錢。
從純文字到純圖像,然後又轉折回文圖相輔的表現方式,《小圖與小言》一共舉了15個範例,都相當精采、有趣。由於作者與繪者都有廣告界的背景,所以每一張海報,看起來也都挺像廣告。
不論是廣告從業人員、經常需要商業溝通、簡報或單純想要學習圖像思考、圖像表達的人,《小圖與小言》都是一本好的入門書,就算對這個領域已經相當了解,買來翻翻,讓自己的左右腦跟著優太走一遍,互相攻訐一遍,也是件挺有趣的事情。
小圖與小言
信誼基金出版社
ISBN: 957-642-822-x
保留部分權利 (Some rights reserved), 1996-2006, Richy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