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志/台北報導
由於電子郵件軟體傳輸的便利,各式各樣的謠言就在網友的信箱之間互相傳遞。
隨著上網人數的增加,每天透過電子郵件傳遞的網路謠言(Internet Rumors)、惡作劇與「都會傳奇」(Urban Legends)就越來越多。許多網友利用電子郵件通訊錄的群組功能,將「有趣」的電子郵件在幾秒鐘之間就轉寄給數十甚至數百名朋友,依循人際網路的途徑,網路謠言在幾天之內就可以傳遍全台灣。
目前網路上的謠言大致分為幾類,其中最容易造成直接傷害的是針對特定廠商或個人的控訴。在台灣較為人知的本土案例有衛生棉、牛軋糖及澎湖潛水業者楊國寶等等。由於此類的謠言在美國曾經造成很大的傷害,所以大部分的廠商在謠言開始之後便會立即請公關部門公開回應,但本土廠商則過於輕估網路的效應,反應的速度相對的較慢。
國人在遇到個人消費問題時通常不清楚要去何處投訴,是造成這類網路控訴的主要原因。
相較於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針對網路謠言主動發表新聞稿澄清的積極態度,國內政府或學術機關在這方面仍然需要努力。
(20000712 中時晚報二版)
保留部分權利 (Some rights reserved), 1996-2006, Richy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