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志
在資訊圈中,駭客(Hacker)常指技術、品德都高超,力促資訊公開,並且能發現其他系統漏洞的高手,由於「駭」這個字太負面,有時也稱「黑客」。黑客有不成文的倫理,當不得不入侵其他電腦、網路或系統的時候,能夠手下留情,不偷、不鬧、不搞破壞。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黑客就算真的入侵,也大多只會禮貌性提醒對方,或只留下「本山人到此一遊」的訊息,讓對方得以適時補救,是社會向上進步的力量。
怪客(Cracker)的技術也很高超,但有時候因為心術不正、有時受到外界誘惑,所以進入其他系統後,就會大肆破壞、或是把資料偷出來賣,除了自己獲益,其他人皆受害,輕者販賣大考中心、百貨公司名單,嚴重的就是將網路銀行搬空、或是癱瘓政府運作。
高中生在總統府網站留下愚人節訊息,對總統府是一個警惕,如果能即時修改漏洞、加強防護,或許以後就不會被對岸的怪客改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特別行政區人民政府網站」,可惜大人們幽默感不夠,讓一個未來的黑客在低頭道歉之後,轉身變成怪客。
台灣向來以資訊科技為傲,中學及大學校園中,必然會有大量的年輕黑客,他們都是國家的人才。另一方面,刑法的妨害電腦使用罪專章,對於入侵電腦、竊取資料都有3至5年以下的刑責,涉及公務機關還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二。刑事局雖高度推崇怪客學生的能力,但犯法已成事實。如果不想讓這些黑客最後成為黑牢怪客,教育當局可能還得想想對策,黑客資優班或許是個好方法。(2005/04/27 中時晚報《高論》)
李怡志
曾任IBM副總裁的黃光彩去年銜命參選師大校長,在國外讀書、工作都光彩的黃光彩,萬萬沒有想到台灣很多事要以退為進,在母校尤其如此。知所進退,則近道矣。
偏偏黃光彩實在太優秀了,人見人愛、車見車載,師大遴選委員會把原本「姑且一試」的黃光彩推荐給教育部,教育部又基於種種考量,最後燒起了白煙,聘用黃光彩擔任師大校長。
幾個月後,黃的資格問題從校內一直鬥到校外,原本是師大及教育部該負責的事情,卻演變成藍綠之爭。真理不分藍綠,理應屬於大學自治範疇的校長資格,最後卻得讓行政院長在立法院表態,才「明快」解決。
幾十年來,師大從沒這麼引人注目過,以前大家恐怕沒想過,當老師的還這麼會鬥,早知道就把孩子送去讀師大,畢業就算當不成老師,當立委、做生意,一樣嚇嚇叫!
不過黃校長也別太難過,民進黨政府、教育部對您的資歷、能力都讚賞有加,台灣教授協會、北中南東社全出來力挺,照這種氣勢看來,離開校長職務說不定是「另有任用」。雖然先前的資歷遭到質疑,但校長資歷卻如假包換、不純砍頭,就算沒聘書,厚達一千頁的剪報也行。放眼台灣,同時具有大學校長跟跨國企業經理人經驗的,也就只有您了。
杜部長若真心想還黃校長一個「交代」,補償黃校長的損失,同時要證明黃校長的能力超凡出眾的話,不如犧牲小我、完成大我,讓黃校長來當黃部長,必成千古佳話,兩人皆光彩!(2005/04/23 中時晚報《高論》)
李怡志
汽車原本是單純的交通工具,但由於汽車的購置、維護費用高昂,所以在台灣也成為確認身分、劃分階級的工具(即「有車階級」),因此,交通政策的規畫一律以服務汽車駕駛人優先。在汽車優先的邏輯下,行人就得靠邊站。
在校園這種情況更嚴重。為了讓教授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學校空間再不足,還是要規畫出完善的道路網,服務其實並沒有那麼不良於行的教授們。學生如果因為人擠人而不慎踏上「教授之道」,就好像玷汙了他們不可侵犯的聖域一般,「叭啦叭叭叭」,讓人聽不太懂的聖諭立刻從天而降。
台灣的校園處處充滿了空間的不平等,學生為了卑微的路權被送進獎懲委員會也不是只有在政大而已。淡江大學是淡水的名勝,但細心的觀光客一定會發現,教授的汽車、機車可以穿梭校園,卻沒有學生騎腳踏車,不是學生懶,而是學校以「維護校園安寧與安全」為由在校規中禁止。台大學生為了爭取舟山路的機車路權而抗議,最後也被送進獎懲委員會。
教授開車進入校園會比學生騎自行車更安全嗎?機車又何嘗比汽車「危險」了呢?這全然都是從汽車觀點來規畫的迷思,甚至倒果為因!
校園本來就是讓人行走的空間,人的路權高過於汽車,但在台灣偏偏教授最大、開車的教授更大!學生在這種黑白顛倒的環境下生活,心中不平可想而知。教授簡單的一聲「叭」,聽在無路可走的學生耳裡,絕對比「XXX」還要無禮、蠻橫、刺耳!(2005/04/13 中時晚報《高論》)
李怡志
這樣講相信大家都很開心。台灣政治民主、經濟富裕、教育普及、人民素質高…沒錯,我們是一個高水準、有品質的人間樂土。反觀中國大陸,唉,你一定也搖搖頭。政治嘛,一黨統治的威權;經濟雖然小康,但窮人好幾億,人民沒教育又沒有氣質…對吧、對吧!
怎麼說大陸落後呢?從他們的消費市場就知道了。打開台灣的電視,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大陸黑心商品,用茶葉梗生產的香菸、化學製作的蛋、浸泡致癌物質的粉絲,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
大陸人落後、無知、貧窮,為了多賺幾毛人民幣,哪管化學藥品吃了會不會死、反正看起來像、聞起來夠味就行了,其他的問題,他們教育程度太低,實在也不清楚。與其說是黑心,還不如說他們無知。
台灣人向來以普及的教育而沾沾自喜,消費者運動也推行快30年了,合說台灣廠商該比人家先進些,知道什麼東西吃了會死人、什麼東西會爆炸。可是在黑心商品上,台灣可一點也不輸中國,也難怪消基會要招募「消費警察」。假的龜甲萬醬油還算是小Case,「先人」躺過的床墊、噴過農藥的生機食品、摻了肉類的素食、會爆炸的回收電視、餵食實驗室白老鼠的土虱、死因不明的豬肉。
台灣人有那麼落後,不知道生機食品不能噴農藥嗎?台灣人有那麼無知,不知道素食不能摻肉類嗎?台灣人有那麼貧窮,需要用實驗室白老鼠來餵土虱呢?
既然答案都不是,恐怕只有一個原因:「黑心」,而且這種黑法,大陸恐怕也追趕不上。(2005/04/02 中時晚報《高論》)
李怡志
「網友相約自殺」最近又成為新一波的熱門網路議題,其實網友相約自殺一點也不奇怪,更不讓人意外。
自殺是許多人告別生命的方式,但自殺很苦、很難過,即便痛下決心想一了百了,許多性格懦弱的人,還是想找個願意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伙伴,共赴黃泉路。台灣平均每天有9個人自殺,而青少年所占的比率越來越高,對於用慣網路的年輕世代而言,上網相約自殺是正常、而非異常。未來手機連網普及之後,一定有人利用手機相約自殺,甚至還先交換照片、或者自拍自殺場景上網,信不信?
集體自殺自古有之,絕非網路時代的特有產物。會想要相約自殺的人,死意大多堅定,如果沒有上網約到人一起死,難道自殺這種事就不會發生嗎?
自殺防治是跟死神搏鬥,而不是網路,如果把網路相約自殺化約成「網路問題」,未來是否還要禁止青少年用手機上網呢?青少年在面臨學業、感情、人際關係或精神困擾的時候,就應該透過學校或社會的力量加以協助,而不是漫無目標地防堵網路自殺訊息。
教育部最近幾年在中小學大力推行「生命教育」,原本是為了讓學生熱愛生命,但這幾年逐漸變質,有些甚至成為宗教團體培養信徒的管道。與其讓生命教育變成宗教課程,還不如將時間改上心理衛生課程,讓學生學習助人、晤談、自殺防治的技巧,如果大多數的學生都能了解自殺歷程、辨識自殺者的求救訊號,同樣也能在網路上協助陌生的網友,減少自殺的憾事發生。(2005/03/26 中時晚報《高論》)
李怡志
教育部這周突然發了新聞稿,要學生注意網路的合理使用,彷彿匿名的網路就是罪惡,只要好好整頓一下BBS,所有問題就輕鬆解決。但教育部可能把問題想簡單了。
BBS之所以還如此熱門,匿名性確實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不論是聊天或是看熱鬧,都不用立刻報上名號。有人認為,就是這樣的匿名性,讓用網人可以說話不負責任、不重視人際基本的禮儀等等。沒錯, BBS上面確實有不好的地方,但問題不在網路,而在人。
濫用匿名不當發言並非青年學子的專利,也不是他們發明的。壞榜樣何需遠求?每次大學要選校長的時候,通常都鬧得黑函滿天飛、耳語四處傳,非把候選人鬥臭、當選人搞黑不可。這些沒膽具名的黑函跟耳語哪來的?當然不是網友或學生,他們心肝還沒那麼黑。會幹這種事情的,可都是道貌岸然、高風亮節的教授。這些黑函耳語,哪一點比網路上的匿名謾罵高級?
真正的君子,不論身在何處,都不會濫用公民社會賦予他的權力。一個缺乏現代公民素養的人,進BBS會亂、上廁所會塗鴉、當了教授就會寫黑函,這個社會匿名的空間這麼多,BBS只是其一而已。
教育部若真的認為BBS有問題,應該加強的是人本教育、公民素養,而非捨近求遠,將作為工具的網路妖魔化。更何況台灣的網路環境十分自由,教育部就算要整頓,最多只在學術網路之內而已,但是學術網路之外海闊天空,要架設BBS、Blog或網路討論區何其容易?教育部應該管的是教育,這才是本分。(2005/03/19 中時晚報《高論》)
保留部分權利 (Some rights reserved), 1996-2006, Richy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