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志 2004-09-03
三重淹大水了,原來是因為台北捷運在三重的同安抽水站,被黑心的工程共犯結構變更了設計,草菅人命,所以兵來將跑,水來土不堰,其中的差異,圖表最能說明白。
這幾天看了一些報紙跟電視的圖表,感謝蘋果日報,大家都「學會了」、都3D化了,貼圖很漂亮,滾滾泥水湧進三重市,立體的箱涵透視點大概是定在三重某個不幸受災戶的家門口,漂亮、漂亮、漂亮,都很漂亮!(報社有人偷偷提醒我說不要再批評某報的圖表了)
這次大部分的媒體都只用一張3D立體圖來說明箱涵為什麼會被衝破,但是表達箱涵被偷工減料,真的只靠一張圖面漂亮的3D透視圖,就能說明一切的差異嗎?我是建築科班出身的,不太相信。既然是偷工減料,所以就有偷工前跟減料後的兩種狀態,兩者比較至為重要。其次,3D透視圖確實很漂亮,但對於牆面厚度、工程設計的表達上,可能還不如剖面圖。(不然你以為工程人員拿什麼圖在施工呢?)而且如果從淡水河的角度往三重方向透視,原先設計厚達60公分的封水牆經過透視之後,看起來就跟在淡水河邊、變更設計後的20公分「扮家家酒牆」一樣「薄」,視覺效果反而被削弱不少。
上面這張圖是很平常的手法,將同地點的不同狀態分別繪製。我要呈現的差異點真的只有牆面之間厚度的不同,還有原設計與變更後位置的不同,厚度差異要能夠忠實表現出來,除了剖面別無他法。
保留部分權利 (Some rights reserved), 1996-2006, Richy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