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志/台北報導
惠婷與雅琪原本約好升上高二時一起念社會組,但這學期開學之後,惠婷才發現雅琪被編入第三類組,原來是雅琪的媽媽聽說現在念第三類組比較容易升學,所以暑假特地拜託學校,替女兒轉班。
受到學科能力測驗、大學登記分發甲、乙案及生技產業興起的影響,愈來愈多的考生與家長跟雅琪的媽媽一樣,相信高中進所謂的第三類組,念國文、英文、數學、生物、物理、化學這6科,比起地理、歷史的第一類組或只有物理、化學的第二類組,更容易在學測獲得高分,並在登記分發時擁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北一女教務主任楊世瑞說,以前6月就截止選組,但是今年到了暑假,仍有很多家長到校要求讓女兒轉到第三類組。
有這種想法的家長與高中生還真不少:很多明星高中高二第三類組今年都增加2至3個班,第一類組則幾乎都減班,人數大幅減少。( 圖表)
國立師大附中今年高二第三類組有13班,比去年增加3班,成長30%,但第一類組從9班減成7班、二類組也從8班減為7班。松山高中去年高二第三類組只有6班,今年增為8班,也成長33%,但社會組人數則連續三年下滑。成功高中一類組從6班變成4班,第三類組則從11班變成13班。
排名愈好的學校,第三類組學生愈多,而且這種「第三勢力」還快速茁壯當中。
今年建中有近八成的高二生選第三類組,比去年多2班;但第一類組比例還不到一成,人數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二;南一中更慘,去年社會組有4班,今年折腰只剩2班。建中教務主任曾政清分析,因為學科能力測驗要考所有科目,但社會組高二就沒有自然科,而自然組高二還要念社會科,從以往的經驗看起來,念社會組確實比較不利,所以人數逐漸下降。
高雄中學的情況也很明顯,從高一到高三都明顯感覺到「第三勢力」帶來的影響。高二的第二類組減少2班、第三類組增加2班,但第一類組只有3班。原本每年到了高三,總會有些自然組讀不下去的學生會轉到社會組,但今年幾乎沒有同學願意轉組,高三社會組依舊只有3班。對於高一的新生,雄中往年也會預先依照類組分班,但是今年一開始就表明要讀社會組的高一新生只有30人,只有往年的一半。
之前許多學者擔心台灣自然與理工人才不足,苦口婆心希望社會重視這個問題。沒想到只靠一次登記分發,就大幅改變了高中各類組的分配結構。不少高中擔心,如果大學升學制度還是遵循今年的方式,明年第三類組的學生還會增加,但要念社會組的就更少了。(中時晚報
2002/09/03)
李怡志/台北報導
今年大學登記分發的結果已出現跨考效應,不少高二學生在分組的時候都選擇「第三類組」,不僅讓學校手忙腳亂,臨時增聘老師,校方也擔心,學生如果只是著眼升學機會而「技術性選組」,扼殺了自己的興趣,反而會降低錄取機會與未來的發展。
建國中學教務主任曾政清說,今年自然組學生只要多考一科數乙(社會組數學)就可以跨選社會組志願,而且有95%的數乙成績都比數甲好,很多學生認為自然組升學比較有希望。
台南一中今年自然組共有701位畢業生,其中386人加考數乙,43人更加考史、地,共有90位自然組學生跨進社會組科系,比例高達12%,因此大大激勵了在校學弟就讀自然組,南一中今年高二社會組只剩下2班,比往年少一半。教務主任陳金城表示,這是「自然現象」,學校樂觀其成。
北一女今年也有28位自然組同學就讀社會組科系。但教務主任楊世瑞認為跨考效應還不明顯,家長與學生不需要過度擔憂。
雖然「多元入學」制度的本意是要減輕學生唸書的壓力,但是在學科能力測驗及登記分發制度實施後,考試又再度引導學習,更多考生被迫選擇他們原本不一定有興趣、有潛能的第三類組,放棄自己喜歡的地理、歷史,改唸物理、化學與生物。
高雄中學教務主任柳信榮說,今年不論一到三年級,學生對社會組的興趣都很低,其實學校並不樂見這種情況發生,「不過選組是學生的權益,學校也不便干涉」,針對高一新生,雄中將特別進行宣導,希望他們高二的時候能以性向來選組。
「第三勢力抬頭」後,許多學校已面臨師資不足的問題,台北市成功高中教務主任陳世福說,今年就增聘了3位生物老師,但「還覺得不夠!」。台北市建國中學今年也臨時找來生物代課老師,才化解師資不足的問題。
楊世瑞盼望,如果民國九十四年大學登記分發可以統一變成選擇2到5科的話,這樣純粹想念社會組的考生才有生存空間。(中時晚報 2002/09/03)
保留部分權利 (Some rights reserved), 1996-2006, Richy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