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志/專題報導
想要就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但是沒錢留學也考不過托福嗎?
麻省理工學院在2001年宣布要將所有課程的相關資料上網,稱為「開放式課程網頁」(MIT OpenCourseWare),到今年已經累積了7百多門課程,從航太工程、土木到女性研究都有,其中有的只有授課大綱、書單、時程跟作業,但有的則完整到上課錄影及學生報告都有。
開放式課程因為課程數量多,又有麻省理工學院的品質保證,所以吸引了許多美國之外的使用者,尤其對於沒錢去美國的第三世界教師、學生而言,開放式課程就好像網路大學一樣。
但開放式課程畢竟是以英文撰寫、又充滿專業術語,對台灣學生而言,使用起來有點難度。因為翻譯奇幻小說《魔戒》而成名的朱學恆,去年9月覺得該將開放式課程翻譯成中文,便開始規畫,今年3月,他辭去在城邦集團的工作,自己出錢出力,全心投入中文版(www.twocw.net)的翻譯工作。
朱學恆表示,他是以「零資源」的方式翻譯開放式課程,只有透過網路及口耳相傳,招募翻譯志工。現在一共有49個志工投入翻譯,從大學畢業生到學者都有,也有人幫忙包下一個系的課程,然後再轉包出去。
到目前為止,這個志工團隊完成了3課程,其中《促進社會發展的開創企業》由朱學恆自己負責,他的死黨楊伯瀚翻譯了《網路與電腦安全》,吳玫靜小姐則完成了《總體經濟學原理》。
朱學恆估計,2年之內,志工們能一起翻完麻省理工學院的所有課程,到時候他希望能將整個網站捐給國家,促進台灣學界與麻省理工學院的進一步合作。由於開放式課程採取新穎的「創作共享」(Creative commons)理念授權,使用、翻譯者只要註明原出處、不商業化、並遵循同樣共享理念提供給社會大眾即可,所以朱學恆是先翻譯,然後現在才去麻省理工學院洽談進一步的合作事宜。
朱學恆覺得,自己翻譯魔戒的時候賺了些錢,所以要回饋社會,「錢花在這邊很值得」,就算把翻譯魔戒的版稅都花光,他也會覺得「很爽」。不過為了讓翻譯的速度加快,他也希望有更多贊助及資源投入。
李怡志/專題報導
知名的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式課程網頁,在一群志工的努力下,這個月終於完成3門中文化課程的翻譯。中文計畫主持人朱學恆表示,學者及研究生能夠在這裡看到國外學界的趨勢。
有了中文版的開放式課程,台灣的學術界該怎麼使用呢?朱學恆表示,老師、學者可以參考麻省理工學院的課程規畫、進度、習題,進而改善自己的教學計畫;研究所程度的碩、博士生,則可以從書單、課程規畫中了解美國該領域的最新動態,從這邊再自己衍生下去;但大學程度的學生因為底子還不夠,所以朱學恆認為只能看比較完整、有上課錄影的課程,當成正規大學教育之外的輔助。
輔大圖書資訊學系教授毛慶禎表示,將開放式課程中文化的精神很好,但他建議翻譯時能多找台灣學術界協助,而翻譯好的課程,應該拿到各大專院校去「推銷」,例如在開設類似課程的科系布告欄,貼上中文版的訊息,建議教師及學生使用。尤其對於許多資源匱乏的私立大學,這個計畫應該能發揮不小的功能。
這學期在中山大學的「網路大學」中,已經開設了一門課(elearning.700.net.tw),討論如何利用開放式課程來學習、教學,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上去觀看,學生們則正嘗試集體翻譯其中的《資料通訊網路》課程,邊翻譯邊學習。
朱學恆認為,台灣人應該可以從這些課程中,更了解世界的脈動。他翻譯了《促進社會發展的開創企業》課程後,才發現印度很重要,而且發展很快,但台灣這方面的介紹很少,所以他立刻買了印度的共同基金,「現在已經漲15%,算是額外的收穫!」(中晚 2004/05/09)
我覺得這樣由志工一起產生內容的計畫,跟Wikipedia很像,所以當初是跟Wikipedia一起寫的。可惜報社不這樣想。MIT OCW先見報,Wikipedia則是千拜託萬拜託,報社才刊登∼∼(是的,記者辛辛苦苦寫的東西,報社也不一定會用)
保留部分權利 (Some rights reserved), 1996-2006, Richy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