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志 2004/06/08
今天的香港明報有一篇報導,表示香港「世界緊急援助」、「國際兒童關注」及「世界兒童基金會」3個單位,2002年時都委託一家名為Datatrade的直效行銷公司寄發募款信,但由於這種方法的費用過高,所以募款費用竟然占了現金捐款的6成以上。
直效行銷是利用直效信函,直接寄給比較有可能捐款的民眾,希望民眾會被信函內容打動,或是產生虧欠感(因為附上了各種小禮物),進而捐款給社福機構。
直效募款並不是壞事,但如果民眾好心捐的款,有6成至8成就先被直效行銷公司抽走了,那還得了?剩下的善款再減去行政支出,民眾每捐100元不就只有10元不到可以送到受贈者的手中嗎?
美國已經有單位在監督這樣的事情了,香港媒體也開始揭露太離譜的慈善機溝,但台灣不知道有沒有這麼嚴重的情形。報導還指出,香港社福界認為合理的募款費用應該在20%以下,但我覺得募款、行政等等所有成本加起來都不應該超過這個數額,否則民眾捐100,最後只有50或更少是真正的善款,難怪會有一堆貴婦人整天拿著報紙找可憐的故事捐錢,因為社福機構不可信嘛。
一旦民眾不相信社福機構,一定要直接與案主接觸的話,最後的結果變成哪個人能夠有幸被媒體報導(消費)、成為封面故事或製作專題,誰就能夠擺脫社福機構,直接拿到捐款,甚至拿到不可思議的龐大善款。如此一來,少數案主雖然能夠立刻獲得援助,但更多沒有被報導的個案,反而被快速排擠、邊緣化。
此外,許多個案需要的是金錢之外的服務,例如教育、輔導,並不適合直接向捐款人拿錢。而且社福機構的許多方案,並不針對特定個案,卻能夠協助更多的人。主管機關應該早日加強相關規範,以免少數假社福機構藉此賺錢,真的社福機構反而關門走人。
保留部分權利 (Some rights reserved), 1996-2006, Richy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