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志/台北報導
字不會寫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用注音代替。但是只用一個注音符號來代替一個字,恐怕就要點智慧與幽默感了。網路最近興起「注音文」,利用「ㄉ」來代替「的」、「ㄇ」來代替「嗎」,一篇文章下來,有時候出現幾十個注音符號,成為新的文化現象。
注音文,或稱斷頭注音文,最近幾個月來開始充斥於網路或校園之中,喜好者覺得好玩、省時、有趣,但對於不會寫注音文的人而言,閱讀起來卻是困難重重,「你看ㄉ懂這句話ㄇ?」使用上,注音文無法節省太多時間,絕大多數是出於次文化認同,才會故意利用這種方式溝通。
網路興起之後,注音就經常被使用。許多語氣詞本來就只有一個注音符號,或甚至根本沒有對應的中文字,所以網友經常以ㄣ、ㄛ、ㄟ等來代替嗯、哦、呃等字,由於只出現在句尾,又是語氣詞,當時並未引起熱烈討論。
一如所有網路文化,注音文的演化也十分快速。最近開始有人大膽地用「ㄉ」來取代「的、得、地」、「ㄏㄏ」代替「呵呵、哈哈」,「ㄍ」當成「個」……等,有時候網友還會自行創作,隨意地將文章斷頭注音化,例如白癡寫成「ㄅㄔ」、流氓寫成「ㄌㄇ」,就算仔細閱讀上下文,可能還猜不出注音背後的含意。「我ㄉ注音文ㄏ厲害,可以申請ㄊㄉㄇ?」(我的注音文很厲害,可以申請台大嗎?)
用注音文的人很多,但誓死反對注音文的人也不少。現在只要有人用注音文,立刻就會引起廣泛的討論與相互攻訐,反對者批評對方不如幼稚園生,支持者則指責對方不懂文化尊重。許多網路討論區、BBS等,也開始在公約中增列「禁止使用注音文」,在講求開放的網路文化中,非常罕見。
令人驚訝的是,許多學生寫上癮了,竟然把注音文當作社會普遍認同的書寫方式,除了在網路上使用外,還帶到課堂、生活中,甚至拿來寫履歷表,令許多人事主管頭痛不已。(2001/Dec/20 中時晚報四版版頭)
李怡志/台北報導
教育部長曾志朗表示,「注音文」、「港漫體」都是社會語言的一種,並無所謂的好壞,完全是因應環境而產生的語言。
最近網路興起「注音文」與「港漫體」兩種寫作方式,前者標榜用一個注音符號代替一個字,後者則大量吸收香港打鬥漫畫的詞彙與體裁。曾志朗說,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隨時都會有新的語言、語彙產生,並沒有什麼不好。注音文就是學生因為電腦輸入的關係,受到環境與科技影響,產生的新語言。
但曾志朗也強調,網路語言的使用有其範圍,學生應該知道何時可以使用,何時不行。(2001/Dec/20 中時晚報四版版頭)
回「注音文ㄉ研究所」
相關連結
保留部分權利 (Some rights reserved), 1996-2006, Richy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