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紅會慘澹經營 成果不容抹殺 中國時報 88年10月8日 李怡志/台北市紅十字會急救教學組長 拜讀十月五日黃瑞明君投書「紅十字會做了什麼?」,深覺該文對於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多有誤解,筆者八年前起即於台北市紅十字會服務,負笈德國期間亦曾服務於德國紅十字會,針對黃君對於兩地紅十字會的描述,筆者有話要說。 德國法令規定,報考駕照之前必須先學會急救,因此德國紅十字會每年光藉由舉辦這些收費課程,即可獲得極為豐厚的利潤;其次,德國紅十字會靠捐血業務、舊衣回收業務等也有不錯的收入;另外,德國紅十字會還自己經營紅十字護理學校、養老院、幼稚園、水療站等等,所有的營業項目都能創造營收;同時,德國紅十字會每次支援大型活動(足球賽、演唱會)的醫護急救工作,同樣也會收取不低的費用。 另一方面,德國紅十字會更另外成立了一家獨立的德國紅十字服務公司,聘請上百名員工進行會員行銷業務。從一九八一年起,共招募了超過一百萬名的會員,並收取超過台幣一百億的會費,而每年收納常年會費,亦超過五億台幣。也因為有這些經費作為後盾,德國紅十字會才得以在如此龐雜、沈重的業務壓力下,仍維持超水準的表現。 至於在人力部份,目前,德國紅十字會擁有專職與義務救護人員為三萬三千人,之所以人手充裕,除了許多熱心義工參與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德國的社會役/替代役制度推行已久,足可替紅十字會及其他非營利組織引進許多高素質、高機動的免費基層人力。德國紅十字會單單全職的社會役員額就有一萬九千名。而在分散各地區的急救隊中,亦有許多每年服勤二百小時、共服役八年的替代役人員加入。換句話說,沒有這些「另類阿兵哥」,德國紅十字會亦絕無可能建立令人欣羨的完善制度。 反觀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與各地分會、支會的經營狀況,與德國紅十字會相較,說是「清貧度日」亦不為過。多年來,我們「義務」推廣急救教育,每位成員無不以星火之力,傳播急救概念、培訓急救員與水上救生員,累積人數已有數十萬之譜,而這些急救員正散布在各行各業,也在你我的身邊。黃君嚴詞質疑「紅十字會做了什麼?」筆者必須回應,或許在此次震災中,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的動員廣告不夠大、呼籲宣傳不夠濫情,但是數十年來推廣急救、防災教育的苦心與成果,又怎能因不擅譁眾取寵而遭輕易抹殺呢? |
|||||||||||||||||||||||||||||||||||||||||||||||||||
|